汉语大全>经济其它相关>务实、责任、合作(一)

务实、责任、合作(一)

详细内容

  摘 要:中国解决好自身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就已是对世界的一种贡献,而致力于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更是使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大部分国家和全球民众消除误解,更加了解开放的中国,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和国际影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经济到外交,更好地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中,维护国家利益,少树敌人、广交朋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特别是通过解决粮食危机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的和平进程。

  关键词:粮食危机;务实;责任;合作

  Abstract:China solves her own 1.3 billon population's food security problem is already a kind of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China devoted in solves the whole world food crisis causes the majority of countries and the global populace eliminate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hina, set up the positive image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From the economy to diplomacy, to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safeguarding national interest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enemies and make more friends unde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s instruction.Especially through the solution food crisis's cooperation, to impels the peaceand security process of the world.

  Key words:food crisis;practical;responsibility;cooperation
  
   一、全球性粮食危机的界定及现状
  
   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即基本粮油制品的全球性短缺,价格上涨。“民以食为天”,“食”是人类生存最必不可少的因素。“人类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1]。”显然,粮食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食品科学本身,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而且是一切其他生产生活的基础。粮食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与一国的政治稳定以及国家间的基本关系息息相关。
   早在1972—1974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经过世界各国的一系列措施,粮食安全问题在20世纪后期除非洲的少数最不发达国家之外基本得到了解决。
   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全球性粮食问题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三十多年来首次粮食全球性匮乏,比20世纪70年代初的粮食危机表现的更为猛烈。作为国际市场基准的泰国大米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世界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价格也大幅上涨,截至2008年3月,小麦价格已达到28年来的顶峰。居高不下的粮价不仅加剧了各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而且在多个发展中国家引起了社会动荡,有的地方甚至发生暴动,粮食短缺所引发的社会不安正在扩大。仅非洲粮食短缺就达3 600万吨,有1亿多人因粮价上涨而面临严重威胁,海地总理因此下台,甚至在美国和英国都出现了超市限购大米的情况;而日本40年来首次食品短缺,由于提前两个月已经耗尽粮食预算,不得不动用550亿日元的粮食储备金[2]。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为世界性的了。” [3]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3]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间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性的市场使得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大大加深了。全球性粮食危机出现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包括各国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忽视、对生物能源的过度追捧、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与贸易壁垒的存在、气候的异常变化和战争、投机等人为因素。粮食危机已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所能够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同努力。全球性粮食危机使各国对粮食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美国总统布什表示:“我们向世界发出的信号明确表示,美国将会在未来几年对抗全球食品危机中起到领导作用。”美国计划在全球性粮食援助方面投入50亿美元[4] 。而解决全球性粮食危机为各国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2008年6月3—5日,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罗马召开,中国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也率团参加了大会。与会各国强调国际社会需采取紧急协调一致的行动,消除高粮价带来的负面影响[5]。各国开始意识到超越个体国家利益的共同合作才能克服粮食危机。
  
   二、中国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的方法与对策
  
   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和平发展的模式使得中国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实现这些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全方面的改革开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下发展与各国、国际组织的友好关系,广泛、深入的进行经济、科技、文化等交流。由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同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目前西方国家民众对中国存在一定的误解。借助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可以展示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我们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处理国际事务。
   1.以务实的态度在维护好中国粮食安全基础上注重共同利益的构建
   首先,力求在粮食安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解决好自身粮食问题。要学会用各种方法振兴农业,振兴工业,发展农业和工业中的流转。建立良好的市场流通秩序[6]。最大程度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包括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做好危机预案,以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注意定期对全国粮食储存进行检查,坚决处理虚报瞒报、获取私利的行为。通过政策调节和市场机制保证农民对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对国内的粮油企业加强监管,保证粮油产品的卫生安全,进一步杜绝公款吃喝和铺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