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其它相关>大力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一)

大力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一)

详细内容

为落实党的十六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星火计划工作会议精神,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三农”,繁荣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近两年来,我们把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作为星火计划工作的重中之中,全力抓好农村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已组建各类科技经济合作组织88家,我们重点扶持和完善了16家,这些组织在落实星火计划,特别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实践中发挥了明显作用。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它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生命力。2001年,为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步伐,提高科技贡献率,我局根据《大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对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实施了‘“科技支北”示范工程,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人。长岭镇在实施优质肉牛产业化开发项目中,针对加人WTO后的形势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组织农民面向市场,积极探索和扶持能够适应农业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科技合作组织形式,建立了肉牛交易市场,并引导农民经纪人自发、自愿组织成立了“肉牛产业经纪人协会”。与此同时,依托庄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等部门,组建了“大连市庄河优质肉牛科技开发联合体”。“经纪人协会”、“科技开发联合体”的成立,不仅为农民养牛解决了肉牛品种、市场行情和商品销售等难题,而且还有效地开展了圈舍设计、肉牛品种、饲养技术、牧草种植、农作物秸秆青黄贮、氨化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咨询、培训等活动,使农民直接受益。庄河市有6000多农户靠养牛走上致富路,有3000多农户靠养牛脱贫。两年时间,通过经纪人协会从外地引进皮埃蒙特、夏洛来、德国黄、比利时蓝肉牛冷冻精液5万剂,改良黄牛5000多头。目前,长岭镇养殖20头以上育肥牛的农户达100多户,养牛专业屯4个,养牛总数1.2万头,仅一年养牛一项就使全镇农民人均收人增加400多元。肉牛养殖不仅成为当地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成为长岭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我们及时总结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市推广,并于2002年6月18日,举行了庄河市长岭肉牛产业经纪人协会暨大连市庄河优质肉牛科技开发联合体正式挂牌仪式,这标志着市科技局在推动新型农业科技组织的建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我市组建范围更广、种类众多的新型农业科技组织提供了可以借鉴和仿效的成功范例。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辽宁省及本市新闻媒体对我局这一探索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报导。

“协会”和“联合体”还是一种初级形态,我们在认真总结协会、联合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路,拓宽视野,对全市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做了调研,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了大连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使我市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有计划地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近几年来,针对加人WTO后的形势和农产品市场的变化,本着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人的原则,我们在星火计划实施过程中,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自愿组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组织、建立和支持了一些新型农业科技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组织在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中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和中间环节。

二、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科技服务组织

在实施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工程中,我们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体系,并进一步引人市场机制,组建和完善以推进政府、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服务主体并存,推广转化、评估、咨询、技术交易、培训、信息、标准研究与应用等服务内容并存,农村、农业、农民和企业等服务对象并存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走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任务是以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模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培育和农村科技服务能力的建设为重点,围绕水产、水果、蔬菜、畜牧、花卉五大集聚产业和农村区域,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集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村区域科技服务体系,并强化战略研究、政策制定、资金投人和管理激励,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1.以国家科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体系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现有科技中介组织的基础,这支队伍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广体系,可以通过它来实现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创新体系。旅顺口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现已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以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建立旅顺农业科技网站,为农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市场销售与开发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农业120"服务站,为全区农民提供快速、准确的技术服务;建立农产品安全监测和检测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建立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建立跨世纪农民科技培训中心,提高全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从而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并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2.培育并扶持具有大连地方特色的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科技服务组织 支持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技术人员深人农村一线,创办和领办以专家为服务主体的各类科技服务组织,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技术示范、技术推广、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以大连福龙果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连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基地建设已建成2万亩标准生产示范园,公司实行订单生产,成立专业技术协会,订单农户达1500户,建成苗木繁育基地、生物有机肥厂和气调库,常年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每周定期授课,全年培训会员5万人次,进行统一技术指导,全年跟踪服务。全年为订单农户免费提供讲课人员课时费用和技术资料费用在3万元以上,免费提供生物有机肥和果袋100多万元,实行‘.十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药肥、统一技术操作、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储藏、统一销售,实现了一条龙的服务,带动1万户农户,使农民增收千万元,带动了果业和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3.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高星火龙头企业服务农民的能力

我市现有国家级星火龙头企业1家、星火外向型企业1家;省级星火龙头企业2家;市级星火科技先导企业10家、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先导企业19家。通过国家、省、市三级重点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农民的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全市农副产品深加工,形成多条集科研、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带动一方农民致富。我们以大连华农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凯富隆食品有限公司等具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培育工程为突破口,又培育了一批新生力量,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大连瑞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盐碱地栽桑养蚕,采取“公司十农户十科技”的形式实施订单农业,带动农民致富。公司为了更好地发展新兴的高效种养殖产业,成立了盐碱地科技开发产业中心,现有工程技术人员近50人,设有科研、开发、培训、营销等部门,使栽桑养蚕有了技术保证。公司引进了二丰弛抗碱1号”新品种,新建年产3000万株抗盐碱育苗基地、年烘干能力300万公斤的蚕茧烘干厂、桑树木片药材加工厂,解决近2000人就业,带动1.3万户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养蚕农户收入1600万元,人均收人提高800元。今年又投资建设瑞奇工业园,主要生产蚕丝和桑果的深加工产品,以此可带动辽宁沿海地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

大连璋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设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省、市多家大专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提高水产品的育苗、养殖和底播技术,引进新品种进行研究,公司曾多次荣获各级星火和科技进步奖:公司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指导农户科学生产,为农户提供高质量的苗种和新的养殖技术,农户年均收人达20000元以上,公司创造的税收占全县的40% 。

4.规范和引导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提高服务能力和凝聚力

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大连市庄河优质肉牛科技开发联合体、长岭肉牛产业经纪人协会、大连得利名优水果产供销合作社、普兰店市特种粮研究协会、大连领富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已有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的支持和规范,使其更加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农村经济市场化和专业化的需要,提高农业和农村产业服务水平,并在确立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法律地位、规范其服务功能等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予以引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