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详细内容

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能帮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2]、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高网络方面的专业素质,并能为其更好地学习网络后续课程打好基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需要不断优化更新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力求精益求精,使课程符合高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要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又要使本课程能有效地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OSI/RM和TCP/IP结构的有关理论、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主要协议的操作原理和有关标准、IEEE局域网标准及其应用、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今后能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网络人才。课程建设目标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干课,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网络技术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课程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是大力提高课程组教师的网络教学和科研水平,重点培养学生网络程序设计、网络规划和网络管理的能力,使之具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建设内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内容如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要通过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采取措施吸引硕士生参与重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建设:充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教材建设:选用或主编1本适用于本课程的国家级优秀教材,或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3种以上的一般参考书籍,其中有1种是外文书籍。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实践教学建设:继续对实验环节进行建设,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课堂教学结合,组织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提倡设置专题研究、课程设计等活动。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考试改革:转变传统的课程考核观念,建立有效、公正、可信的考试机制,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使课程考核成为建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重要导向因素。要按照学习过程评估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新的课程考核规范。

加强教学过程的阶段考查(作业、实践、项目训练、随堂测验和期中考试等),并确定阶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4课程建设步骤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的步骤如下。完善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方案和教学计划,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独具特色的课程建设方案,并形成一套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相适应、严格规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施教细则。定期安排成员组讨论,并安排互相听课。完成1本适合独立院校的本科教材和本配套实验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制作完成配套的辅助教学资料。建成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较高、结构优化、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专任教学团队。发表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3篇以上。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特别是强化网络课程建设,建设完成配套齐全的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实验案例和试题库;完善课程资源上网,进一步丰富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沿革、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特色、师资队伍以及省内合作单位与著名计算机网络教学网站链接;多媒体教案、授课录像、教学课件、试题库、实验指导书、作业与习题、教学参考资料。5结语论文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内容和课程建设步骤。这些研究应用于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学校计算机与网络类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