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谈谈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的教学模式

谈谈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的教学模式

详细内容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依据近两年,为了了解新生对自身计算机基础水平的认知和学生真正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我们在新生入学初,分别进行了“计算机应用水平网络问卷调查”和 “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调查结果见表 1,摸底测试成绩见表 2。表 1 大学新生入学计算机水平网络调查结果调查项 百分比( %) 中学阶段开设过计算机相关课程 83 会打字和浏览网页 89 对办公软件有所了解 60 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有所了解 39 表 2 大学新生入学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成绩得分率( %) 基础知识 Windows Word Excel 打字 总分 60 以上 4. 1 10. 5 10. 8 3. 1 37. 3 13. 16 40 ~ 60 28. 5 15 20. 3 10. 3 24. 3 19. 68 20 ~ 40 46. 7 24. 4 28. 68 14. 8 33 29. 516 20 以下 20. 7 50. 1 40. 22 71. 8 5. 4 37. 644高 等 农业教育教育教学管理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通过这两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一方面,虽然现在“零起点”的学生比率不大,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开设过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并且对上网、打字以及常用办公软件有所了解,但事实上,无论从理论还是应用,学生了解的层面都比较肤浅,对自我计算机水平的认知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差距很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差距极大,面对起点差异如此巨大的授课对象,传统的统一授课模式,显然是效率低下的、不适用的,采用科学的分级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二、实施思路

( 一) 分级手段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测试,针对本门课程的大纲要求,从理论水平和技能应用两方面考查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允许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其它学生根据考试成绩分为高级班和普通班,采用不同的授课内容、方式和进度,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分级前,学校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的宣传,加强学生对于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让学生了解到分级教学的意义正是为了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分级考试,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另外,分级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不搞一刀切,允许分级点附近的学生自由选择层次。

( 二) 教学方案

1. 普通班和高级班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一定要从最基本知识抓起,精讲多练,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这部分学生以前接触计算机较少,应用技能较差,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使用应用软件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的理论课时相对于教学内容而言又比较少,所以理论课要“精讲”,针对实际应用中比较常用的操作,加以讲解。实验课要“精练”,从实践出发,以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应用中掌握软件的使用。高级班适当加宽知识范畴、添加其它计算机或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加大课时中上机课的课时比例,以案例式、引导式教学为主,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例,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求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来自主学习,学习的任务主要靠学习者自己完成。只有学生充分了解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将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2. 注意和专业相结合。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基本目的是掌握一个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专业领域内基本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可千篇一律,要针对专业,讲授一些与此专业相关的应用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网络上检索与专业应用相关的知识作为素材完成其作业。在锻炼学生查找资料能力的同时,通过耳濡目染,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在不同行业中应用情况的了解。比如会计专业,可以在 Excel 教学中适当加大力度,布置一些复杂表格和比较专业的统计分析作业,鼓励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应用网络辅助,自己解决问题。

3. 摒弃单一课堂教学,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进行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讲义、试题库建设、多元化教学网站建设。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建立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建有网络中心,拥有高质量的网络设备和资源。计算中心的微机,全部支持上网,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资源,将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开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平台,包括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案、习题与答案、实验指导、单元测试等相关教学内容。提供下载服务,允许学生下载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参考资料等。网络教学资源全部对学生开发,并根据教学实践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网络资源运行机制。教学网站的内容每学期都有更新。在现今完善的网络支持下,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通过自主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面向实际应用,扩展学习内容,开阔眼界,多看、多学、多练,切实掌握教学内容。

( 三) 成绩评定成绩的评定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育教学管理课程原有的成绩评定模式如图 1 所示。日常表现的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确定; 书面作业成绩由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来确定; 期末考试采用完全上机考试的形式进行,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提交成绩。这种评定方式,期末一次性考试占了成绩的绝大部分,在学习过程没有推动力,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平日得过且过,期末才在考试的压力下,集中突击学习,未能很好地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的重要作用,甚至对某些学生造成了误导,把考试看成了学习的目标和核心,最终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评定出的成绩也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的课业水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循序渐进的学习,必须要改革成绩评定模式,摒弃传统的一次考试定成绩的方式,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成绩评定模式,加大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改革后的成绩评定模式如图2 所示。(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