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一)
详细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以《SQL Server数据库与应用》课程作为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但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以理论讲解为主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显然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本文针对这一不足提出该课程与一门前台语言整合的教学改革思路。
1 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中的地位
1.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教授学生理解关系型数据库原理,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维护,让学生学完之后能够利用数据库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和管理。
1.2 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学习,具有设计、使用和维护一个一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管理工作要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库系统,并掌握一定的界面开发能力。
1.3 课程教学内容 主要知识点: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设计、具体创建表、创建数据的方法、常用的数据库对象、SQL语言,重点是数据的查询统计语句、数据库的安全与管理,至少学习一种前台开发平台与数据库的连接及数据基本操纵方法。 能力要求: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掌握数据库安全与管理维护操作。通过实际项目的学习,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合理数据库,熟练掌握SQL查询和统计语句,能够编写SQL语句查询分析数据。
2 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单独开设,注重理论教学,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差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都会单独开数据库技术这门课。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调知识点的完整性,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讲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完之后,学生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一些简单的SQL语句等,但还不能理解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管理系统后台技术支持的重要性,在进行数据库程序开发时,自己不能设计合理的数据库。
2.2 授课方式、方法不适宜 在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教学中,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一般是讲解完理论知识,然后操作一遍给学生看,上机课让学生模仿做一遍。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点的学习,没有把课程系统化,学生不能理解这门课程在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学生虽然能够模仿做出每次课程的操作,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自己思考的少,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不能自己分析解决,甚至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感觉不到数据库技术的作用。
3 数据库技术与其他前台语言的整合
数据库技术作为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后台技术支持,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外,还需要前台语言的连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系统。目前信息系统的结构是C/S结构或B/S结构。用于C/S模式开发的主要有VB、DELPHI等,用于B/S模块开发的主要有ASP、JSP、PHP等,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B/S模式的程序更加普及,社会对B/S模式程序设计、维护的人员需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