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关于大学图书馆建筑思想与人文思想的交融(一)

关于大学图书馆建筑思想与人文思想的交融(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建筑大学图书馆人文关怀
  论文摘要:简述了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哲学及文化内涵,指出人文关怀是大学图书馆建筑思想的精髓。倡导大学图书馆建筑思想与人文思想的高度融合。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教育面向2l世纪”研讨会上,组织者将“学会关心”作为2l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希望倡导一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人类生存条件的价值理念。将人文思想融人大学图书馆建筑思想中,倡导人文关怀,以期提升大学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大学图书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大学图书馆建筑的哲学及文化内涵
  作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形式的中国建筑,既是建立在属于物质范畴。如物质功能、物质条件或物质手段等因素的基础之上,又是建立在属于精神范畴的哲学观念、审美心理、风俗习惯等基础之上。
  1.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作为人工产物的中国建筑文化,是世代中国人与大自然亲密“对话”的文化方式。国人一向将大自然认作自己的“母亲”与“故乡”,在文化观念中,自古以来生命哲学思想根深蒂固,它强调入与自然本是血肉相连、同构相生的。所谓“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先秦古籍诸如《易经》与老庄的著述中尤为突出。《易经》关于天地人“三才”之思与老庄的“道法自然”“我自然”“返璞归真”等哲理莫不如此。先秦之后,天人合一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大学图书馆作为具有文化属性的建筑,其建筑思想也应秉承传统文化,表现为观念上的“宇宙观”,体现出一种人工建筑与自然宇宙相同构的“宇宙意识”,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1.2人伦之善与大学图书馆建筑之美
  我们的文化主体是“儒教文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是今天“儒学热”的根源所在。儒家相信“人生不能无群”,儒学教育的价值定位于人道化的社会群体。“明人伦”的宗旨决定儒家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孔子所谓的“成人之教~为仁由己”,以及孟子的“自得之学”‘‘尽心、知性、知天”等均体现出一种发展个体人格,弘扬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本主义精神特色。
  重情理、讲人伦、知礼仪、劝教化、倡理性既是大学图书馆服务理念的集合点,也是大学图书馆建筑思想的交集.其功能、布局、环境、装饰等。应映射出灿烂的美学精神,具有严肃的伦理规范,以及以伦理为“准宗教”的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1.3大学图书馆建筑的文化内涵
  建筑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与文化整体的同构对应,它是大学图书馆文化环境中的群体心态的映射,具有整体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品质。文化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建筑深蕴的精神性内涵。建筑是人类文化的巨大载体,图书馆建筑中最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便是其展现的文化性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的大学图书馆建筑,对彰显大学的文化品质、信仰追求、大家风范、社会形象具有独特的魅力。
  文化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本质的内涵之一,社会各层面的发展都受到深层次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的影响和制约。图书馆活动是把人引入完整的精神生活之中并赋予人生以积极意义,弓I导人类整体与个体的生活方式。图书馆在其技术和服务方面日益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靠近,但我们要提醒自己记住,图书馆学始于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