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论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一)

论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一)

详细内容

摘 要:高校图书馆实施科学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全品质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主要原则有系统原则、人本原则和效益原则,它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管理和馆藏管理,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科学管理的核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0-0196-02

一、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是立足于高校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本校研究特色的馆藏资源,不仅起着存储与传播知识的基础职能,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为广大师生研究与学习组织优质的信息资源,创建便捷的信息通道,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21世纪,随着高校图书馆职能由传统的封闭式、收藏式、被动式向着开放式、开发式、主动式的演变,在传统的采集、储存、加工、流通服务手段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转变过程中,要求它的管理方法也更加趋向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要求改革旧有的、传统的管理机制,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系统思维方式去运筹、谋划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适应多功能服务、深层次服务、创新服务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
(一)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的目的
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把管理看做一个系统工程,把整个图书馆的运行看做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发展的系统,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对人员、馆藏资源、设备、物资、建筑、经费统一规划和布署,消除图书馆发展中的不利的消极的落后的因素,积极进行管理创新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一整套适合本馆具体情况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最终建立全品质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实施科学管理的目的,就是建立全品质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
(二)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原则
1.系统性。把图书馆看做一个整体的,具有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系统,结合图书馆自身的性质、任务、规模、内部资源状况,合理构建图书馆的组织机构,并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协作关系,在制定与贯彻中、远期规划时,随时关注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思路,作出适时反应,及时采取适当的管理策略与方法。
2.人本思想。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主体,图书馆的发展是通过图书馆员的创造性工作和不懈努力来实现的,员工对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在传统的基础的服务愈来愈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今天,要求我们的馆员有更多的自主性、创新性,掌握更多的高科技服务手段,加强信息意识,深化读者服务理念。这就要求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应更充分体现馆员的主体作用。
3.效益原则(效益原则又称价值原则)。作为高校图书馆,首先要把为校内校外读者服务、免费的服务放在第一位,要把提供信息资源服务,促进全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作为我们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说,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教育效益是第一位的。但是同时,作为对图书馆自身发展财力的必要补充,作为稳定图书馆馆员队伍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在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效益的同时,采取合适的手段追求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