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试论大学图书馆:从藏书馆列校园网桌面终端(一)

试论大学图书馆:从藏书馆列校园网桌面终端(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是多元化的,既可提供纸质印刷型资源服务,又可提供电子媒介服务以及网络服务,服务更加主动。大学图书馆应努力为师生提供发现和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途径,提高馆藏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为读者提供可广泛获取所需资讯的方法及工具。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藏书馆大学图书馆校园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学图书馆日渐网络化和数字化,越来越多的师生习惯于从网上寻找信息或阅读电子文献。他们到馆次数和停留的时间日趋下降,甚至有些大型图书馆的每日到馆人数不到1000人。这不是图书馆办得不好,而是网络时代有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服务使得读者在家里上网就能得到所需资料,无需步入图书馆。这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也是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必然结果。
  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服务是多元化的,既可提供纸质印刷型资源服务,又可提供电子媒介、以及网络服务,服务上更加主动,图书馆员不再仅仅是被动地管理资料,接受查询,他们必须主动积极地配合师生的教学研究和学习的需要在网络服务、信息整合与检索等方面提供定向专题服务,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甚至家庭提供联网服务。这种服务将集中在图书馆的资料,分散到读者的检索终端,实现了服务模式由一馆一地馆藏服务向共享化的专家咨询服务模式转换。图书馆以馆藏、信息技术、网络服务和知识导航为主体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和体系。
  一、网络环境下的新观念
  新观念的第一个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到人”的服务形式,当读者习惯于网络化数字化获取资讯时,当读者要求“找什么有什么”时,继续像传统图书馆那样将其资源局限在自己的高楼里,要求读者必须“到我的地方,用我的资源、我的方法”来获取信息为服务形式时,肯定会使读者感到不满意。因此,将资源和服务推送到读者桌面、融合进读者学习研究活动中,必然成为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流形态。大学图书馆必须在资源组织、技术支持、服务方式、人员配备等方面能够做到这点,否则就对网络条件下的读者失去了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校园网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办公室、宿舍、家里和野外现场都能像在图书馆一样使用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二、网络对图书馆传统服务形式带来的挑战
  一般定义的图书馆从古代藏书楼发展到当今的现代化图书馆,其存在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以藏为主”发展到“以用为主”,即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提供符合社会、读者需求的文献信息,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目的。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已经不仅可以从本地图书馆获取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他们借助Inter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强大的搜索引擎和快捷的传送手段,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大量涌现。网上数据库、网上期刊、网上图书以及网上各种其他信息资源具备纸质文献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网上资源的丰富度、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了纸质出版物,大大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其次,网上资源具备纸质出版物无法具有的自动化搜索功能;再者网上资源的传播所受的限制比较小,通过网络容易获得很多个人和团体研究者的最新观点和研究心得。这些特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用网上资源,给图书馆生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图书馆界面临新的资源环境。
  三、馆藏建设观念和理论的主要变化
  传统的馆藏观念是以收藏信息资源为中心的,“拥有”是其本质,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要。传统的馆藏建设主要是针对“藏书”的,即围绕所收藏的文献资源开展各项服务;网络环境下的虚拟馆藏建设是针对“读者”的,是以人为本,并根据读者需要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建设。
  传统的馆藏建设中的藏书结构理论已经改变,传统的馆藏空间结构只有物理馆藏,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由物理馆藏和虚拟馆藏组成。随着印刷出版物价格的上涨、网上资源的海量化,使得“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做法根本无法实现,而网络环境下不再强调馆藏文献的程度,而是重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不仅改变了大学图书馆多年来传统的收藏、使用和服务模式,而且打破了图书馆彼此独立封闭的壁垒。由于打破了围墙障碍,没有了时空、地域和人数限制,信息获取更加直观和便捷,使得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面向社会的知识宝库和信息源泉,实际上也是一个服务性的公益网站。这种服务对象的扩大和延伸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文献信息资源网络的公共平台上应加大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加强图书馆与校内计算机中心的联合,促进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工程的实施和校园信息网建设的发展,打破传统的计算机中心和图书馆任务迥异的格局。
  随着图书馆网络化的不断加强和计算机中心资源服务导向的强化,通过联合可以突出它们共同作为大学学术信息中心的地位,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