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有关大学图书馆业务外包(一)

有关大学图书馆业务外包(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业务 大学图书馆 外包
  论文摘要:文章阐明了大学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优势和可行性,并强调我国大学图书馆界应该在现在和未来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抢占先机,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马克思曾对小农经济各自为政、缺乏组织联系、不求效益的特点作了非常生动的比喻,说“是由一些相同的东西数量相加形成的,就好像一袋马铃薯,——虽然装在一个口袋里,却是彼此分离的”。《经济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国目前已经建设好的大学城虽然集中了若干高校和各个高校的若干校区,但事实上一些高校在许多业务的建设上还是各自为政,形成了所谓“一袋马铃薯”的局面。甚至有人士指出,某些高校的资源和人员出现了更大的分散和浪费。
  一、业务外包产生的背景
  业务外包这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几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工作通过合约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竞争优势的目的,以便集中自身的力量搞好改变基础结构,加强核心功能的工作。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事务性的加工工作和采编工作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将日益扩展,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意义,业务外包这一经营管理方法已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是正在形成的一个趋势。
  早在1977年日本东京一份报告称,93所图书馆中有47所将分编工作部分外包。1981年5月15日日本《自治日报》报道,在被调查的542所公共图书馆中,警卫外包的占37.7%,清洁外包的占58.5%。1997年在被调查的全美授学士学位以上的117所高校图书馆中,33个正在进行或已进行编目外包,16所正在考虑。1998年秋美国图书馆学会(ALA)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组”来研究业务外包相关的课题,并在ALA的冬季会议上设立了公开论坛来讨论业务外包对图书馆的影响等相关问题。
  在我国,从九十年代以来,业务外包逐渐为图书馆所重视和采用,外包的业务暂时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编目工作方面。而大学图书馆主要任务在于为教学教育提供及时准确的书刊资料信息,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外包也就变的意义重大。
  程焕文老师认为,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主宰着图书馆的变化,但是图书馆从以信息技术为重心向以资讯服务为重心的转变正在悄然进行。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归宿,更是图书馆发展的终极目标。摆脱信息技术的羁绊,冲破传统观念的樊篱,积极开展图书馆业务外包,进而解放图书馆的“生产力”,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二 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可行性
  业务外包之所以能被大学图书馆所借鉴并得以发展,是由于这种模式确实能够提高大学图书馆的效率,节约时间;并且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节约金钱:
  (一)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以回溯建库为例,如果要完成3O多万种中文图书,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已建库,估计要用1—2年时间,而委托建库商,可能只需要2个月时间。而图书馆的图书只有建设好数据库了,才能早日与读者见面,如果加工滞留时间太长,就是新书变旧书,失去信息参考的作用了。一般大学图书馆的书籍从新书到货,直到进入流通与读者见面,一般要几个月,而大学里面,老师和大学生备课和学习的周期也就是4—5个月/学期,不少专业的参考书需要一定的时新性,比如计算机专业,比如营销专业;同时许多准备考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同学老师,更加需要最新出版的复习和学习资料。提高新书加工的效率及早与读者见面,一直是大学图书馆的一个课题和任务。
  (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专业机构往往具有规模经济,有着专业程度高和高度效率化,经营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他们来提供服务,可以取得较大的价格优惠,并能节省庞大的人事费用。以采编业务为例,将采编业务委托给地区采编中心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取得价格优惠,另一方面,采编中心是一个以采、编、配送一条龙服务为特色的服务机构,在完成购书的同时,实现了随书配送书目数据,有些采编中心甚至帮助图书馆将所购图书贴条形码、书标、盖馆藏章等图书加工工作,而且这些工作是完全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