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侨刊乡讯的收集整理工作—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侨刊乡讯收集整理
论文摘要:侨刊乡讯是侨乡民间创办,主要面向海外公开发行、非营利性的报纸和刊物。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独特的报道内容和活泼的版面形式,激发海外赤子怀国、思乡、念祖、恋亲的情感,深受他们的欢迎,被赞誉为“集体家书”“沟通海内外联系的桥梁”。侨刊乡讯诞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该类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华侨华人研究尤其是侨乡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侨刊乡讯的收集整理工作,从而大大丰富了华侨华人文献专藏。
1侨刊乡讯的概念、范围、历史与现状
目前,我国侨史学界及侨务界对“侨刊乡讯”并未形成公认的严格定义。一般指为了满足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了解乡情、思念乡亲的感情需要,由侨乡民间编辑出版、专门向海内外发行或赠送的报纸和刊物。在称谓上,有的称“侨刊乡讯”、有的称“乡刊乡讯”“乡讯”“侨刊”。多习称“侨刊乡讯”。
侨刊乡讯的宗旨为传递乡音,宣传政策,联络侨胞,增进乡谊,建设家乡。族刊则强调敦亲睦族,发展族务”。侨刊乡讯深受海内外乡亲的欢迎和支持,有“集体家书”的美誉。
由于侨乡大多分布于广东、福建等省,因而侨刊乡讯首先产生于广东、福建等地的侨乡。最早的侨刊乡讯是广东省新宁县(1914年后改称台山县)的《新宁杂志》,创刊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侨乡台山县也因此被誉为我国侨刊乡讯的发源地。《新宁杂志》创刊后,深受海内外乡亲的欢迎,台山县许多宗族在海内外(以海外为主)乡亲的资助下,纷纷办起乡刊、族刊,并带动了邻近的开平、新会、恩平和鹤山等县,并逐步辐射到广东其他侨乡。于是侨刊乡讯在各地侨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民国初期,其他省市中,如上海、北京、福建省均出现了侨报侨刊,从而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至20世纪40年代在广东省有100种以上的侨刊乡讯,其中以台山、开平最多,仅台山一个县,在抗战之前已有侨刊乡讯63种之多。福建省则成为继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个拥有侨刊乡讯最多的省份。
近百年来,受国内外时局的影响,侨刊乡讯的发展一波数折,发展很不顺利,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既经历了空前发展的黄金时期,也经历了两度被迫停刊的低谷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为全国侨刊乡讯的再复刊和蓬勃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政治条件和工作环境。
1978年11月,伪示宁杂志》率先复刊,在《新宁杂志》的影响和带动下,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国各地侨刊乡讯掀起了复刊、创刊高潮。不仅广东、福建两省,广西、浙江、海南、山东、辽宁等沿海省份,以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内地省份,甚至云南、宁夏、新疆等边远省、区也办起了侨刊乡讯。全国侨刊乡讯的分布从集中趋向广泛。至1995年,全国侨刊乡讯已有230家,每年发行量约400多万份,其中对外发行约200多万份,覆盖面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侨刊乡讯的工作人员达5000多人。
目前,全国已有逾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了约300份侨刊乡讯,其中广东省就有157份,占了半壁江山,且多为期刊。福建省有92份,浙江省有7份.
侨刊的形式大多为16开本或32开本的杂志或4开小报。广东的期刊多,福建报纸种类多。出版周期一般多为季刊,也有周报(刊)、旬报(刊)、半月报(刊)、月报(刊)、双月报(刊)、年刊及不定期的报刊等。
2侨刊乡讯的价值
侨刊内容报道侨乡的各种事物、社会动态、亲族消息,甚至会针对特定的事件加以评论,是华侨家族、社区联系的重要渠道。因为记载了各种讯息,侨刊成为我们了解侨乡社会生活、经济联系、家族组成、教育启蒙、文化价值观、建筑史等主题的重要史料。
以侨刊作为史料的研究论文出现得比较晚,且不多见,最早注意到这批资料的重要性的是郑德华、吴行赐,他们所撰写的K-一批有价值的华侨史资料—台山解放前出版的杂志、族刊评介》一文中介绍了最早的侨刊《新宁杂志》,考察了旧中国侨乡社会状态,探讨了华侨出国的原因以及华侨经济、生活状况,并强调华侨爱国爱乡精神。此后20多年来,我国宣传、侨务和侨史学界对侨刊乡讯的研究工作大大加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术论文、著述和资料整理三大类研究成果均纷纷出现。侨刊乡讯研究逐步成为专家学者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性著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由梅伟强教授编著的集体家书连五洲—五邑侨刊乡讯研究(1978-2005)》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侨刊乡讯产生发展的概况,是侨刊乡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2008年3月10日,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桦侨魂》摄制组来到开平市档案馆,摄制组先后查阅、拍摄了建国前后各类侨刊、地方志、族谱家谱以及南楼七烈士抗日史料等有关华侨文化的各类书籍共77种。
笔者还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参考文献中有某种侨刊的文章进行了简单的统计。以《新宁杂志》为例,仲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9篇文章引用了该刊文章至少一次;《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渤中,有2篇博士论文引用该刊文章至少一次;仲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卿中,有3篇文章至少引用该刊文章一次。虽然相对与其他学术性刊物,引用率显得比较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侨刊乡讯在华侨华人研究、侨乡研究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以及全面系统收集侨刊乡讯工作的重要意义。
3侨刊乡讯的收集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自建立之初,大学就非常重视华侨华人研究,作为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十分注意突出“侨”字特色,针对侨校性质和侨生、境外生众多的特点,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并将其列为“完备级”文献收藏。1995年,图书馆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以为华侨华人研究服务、为侨务工作服务为宗旨,重点收集国内外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书刊资料,现已初具规模。同时,还建设了华侨华人专题网站,开发了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在文献的收集过程中,不仅注重正式出版物的收集,对于非正式出版但具有重要价值的侨刊乡讯也重点进行了收集。
我们的搜集方式主要是接受赠送(个人或团体)和交换。首先通过网络,通常是重点侨乡的侨务网站,了解某地区侨刊的出版情况以及其具体的联系方式,然后按图索骥发函要求赠送所出版的侨刊。其次通过联系各地侨务部门,了解侨刊的出版情况。通常情况下,各地的侨刊乡讯均乐意赠送给我们,大部分侨刊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另外我们中心编印有一种内部文摘刊物《侨情简报》,通过交换的方式我们也获得了一部分侨刊。通过以上几种方式,侨刊的收集工作进展比较顺利。除此之外,借全校院系资料室回收之机,整合本校华侨研究所和东南亚研究所资料室的侨刊。通过整合,补充了侨刊乡讯30余种,70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