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关于地方高校数字图书馆区域性资料库建设初探(一)

关于地方高校数字图书馆区域性资料库建设初探(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 区域资料 数字图书馆
  论文摘要:在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平台建设中,地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在于区域资料这一块。区域资料是其核心、主体、灵魂,是其制造信息名牌产品的唯一所在。作者根据其建立区域资料库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区域资料库建设的一些探索性建议。
  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到来,全国各级各类高校都日益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紧迫必须早口解决问题是地方高校如何适应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要求,打造出各自的“信息名牌产品”,本人以为地方高校的资料优势只在区域性地方资料这一块,也即是说,地方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应以其资料的“独”、“特”、“新”见长,这是地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生命所在,是地方高校教学科研出精品的宝库所在。为此,本人不揣浅陋,就区域资料的学术意义、区域资料在地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地位以及区域资料库建设的具体运作方式作一初步的论述,以期就教于方家里手。
  一、区域资料在地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意义
  首先,当下区域性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冯尔康认为:“当代学术界有两大思潮,一是学术本士化,一是一体化。一体化的研究趋向中,西方中心论的痕迹难以去除,对于欠发达国家而言,本土化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这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文化。”陈眷声认为:学术史一再证明,最有价值的作品往往不是那些高谈阔论,而是开始会被看不起的所谓“微观”的研究。当然,进行具体研究时必须有良好的学术史素养和开阔的眼界,能见微知着,通过个案或局部的研究表达对整个社会文化过程的理解和解释。年鉴学派主张研究“整体历史”,但其代表性的著作绝大多数是区域性或专题性的研究。事实上,许多个案或区域性的微观研究,常常可以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对于揭示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的变迁转型及其市场化的某些特点与规律,个案或区域研究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而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力。至于认为区域性研究的成果与结论只适用于局部地区,“这是种缺乏学术通识的误解”。
  其次,区域研究对泛中国的整体研究有着深化的意义,研究区域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人类的历史。区域社会是整体中国的一部分,是整体中国的细胞形式,解剖一个一个的区域社会,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我国当代著名的区域史研究专家唐力行先生指出:“过去我们的研究集中在中央王朝的兴衰和典章制度方面,很少考虑中央和地方的相互作用。其实各区域因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与中央的空间距离及交通难易不同、地理物产与民族构成的不同等等因素,它们对中央政令的执行和变异程度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中国疆域辽阔,只有把一个一个区域社会的情况研究透了,才能从中央和地方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把整体中国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郑振满说:“我们要立足于华南研究,超越华南研究,将华南这一区域史的研究和全国性的研究结合起来。”“从三四十年代以来,通过一些有影响的著作形成了一个中国通史的体系,后来就很难突破这个体系。这并不是说这个体系不好,而是说由于各种原因,这个体系被教条化了,很难发展。这个通史体系的特点是过于强调政治性和意识形态的内容,根据这个体系编写的各级各类历史教材使历史学的从业者很难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这种模式在全国都是统一的,其实我们都明白它不能限好地解释中国历史,各个地方都有它自己发展的可能性与活力。所以,就需要先把这个通史体系放在一边,到地方上实事求是地去研究其内在的逻辑。这是我们之所以走到民间去不在通史里面打转转的一个根本原因”。梁洪生说:“我们是要用不同地方的材料回答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大的问题——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互动过程”。邵鸿认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史学本身学术发展的要求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结果”。四川大学历史系的赵清认为:“区域研究,不仅仅足为了填补学科空白,更重要的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经验。不仅是探索传统社会或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的历史进程,而是要探索当代社会,……,对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为区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借箍。此,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大有作为的”
  第三,新材料的发掘、发现和积累都来源于地方和区域,其文化附加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某些区域资料之所以能形成一门学科甚至于成为国际性“显学”,主要的还是取决于该学科拥有学术创新资料的多寡和高下。我国区域研究中出现的敦煌学、(西)藏学、徽(州)学、沪学以及如日东升的“闽学”等几门“显学”,无一不是以其资料的丰富新颖独特、文化内涵深厚而著称于世的。我国文史学界谓之为“五百年才出此一’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陈寅恪大师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潮流”。区域资料中存在着大量的特色文献资料和文化遗存,这些新材料为我们解剖区域社会的“以往’’提供了大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解构当代社会问题的“原始参照物”和“文化化石”。
  第四,随着网络世界的形成,信息社会的到来,系统论的出现,地球已变为一个“村”。此,现在的“区域”概念较之以往其内涵有了相当大的变化。进行区域研究,也就不是就区域而论区域了。网络世界在很火程度上把“夜郎自火”、“坐井观天”逐小了思维市场。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全国是一盘棋,各区域是这盘棋上的一棵棋予。要跳区域看区域,用比较的眼光从全球的视角来看区域。这样,区域的发展及其道路的选择就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充分发挥其优势。
  二、区域资料在地方高校数字图=体馆建设中的地位
  资源建设是全国高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是什么?我们认为是区域性资料。并且进一步认为,区域资料是地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灵魂、核心,处于主体中坚地位,是地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
  从大环境来看,这足由于:(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霞要指标是所建资料库的网点击率。地方高校资源库点率有望看好的只能足其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方面的东西。象福建漳州可谓遍地文化黄金,它既是程朱“理学”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又是反清组织天地会的摇篮,还是中国民间宗教民间信仰的渊薮,它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完备规模最大的士楼群——南站土楼群遗址,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高甲戏、布袋木偶、大鼓凉伞等等。同时,它还拥有许多闻名遐迩的经济名品。如水仙花、片仔癀、八宝印泥等。还有众多的佳山胜水,佳山如梁山、大芹山、贡鸭山、乌山、将军山等等,胜水有九龙江的北溪和西溪、漳江、龙溪水等。漳卅l还出现过灿若群星的历史文化名人,如有被称为“开漳圣王”的陈元光,被称赞为“学贯古今中外,脚踏东西文化”的世界级文化名人林语堂、有“阿里山之神”称誉的吴风、有北宋名医,被明成祖朱棣追封为“万寿无极保生大帝”的吴卒,有刚正不阿的清代文节俱高、大义凛然一身正气爱国如家的黄道周等等,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孤本”,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如不重视、不突出的话,我们认为是非常不明智的。在文化产业中跟在人家后面搞"dqrf全”或“火而全”都是注定从一开始就会失败的。(二)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处于非常霞要的“耩础地位”。由于地方高校处于这种地位,扦{生就业上又大多数在地级市辖区,这就决定了地方高校图书资料的建设不必要也小可能是全方位的、全国性的,而应该是区域性的、地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