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心理学类论文>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一)

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谈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允许犯错误,培养孩子吃苦精神;赢得精彩、输得潇洒,强调失败过程;扬长避短,培养自信内动力;相信他人,培养信任感;推己及人,考虑别人感受。
  【关键词】孩子 心理品质 培养
  
  学校和家庭都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的责任,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的新一代才能真正在生活中融入社会,顺利发展,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而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生理则需从小培养和锻炼,因为小孩子的可塑性最大,正所谓“三岁定八十”,小时候的发展情况往往决定人的一生。故此,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学校里,学生们力争“三好”,即思想好、学习好和身体好。要学习好必需认真读书学知识,要身体好必须多锻炼。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外在因素。然而思想是人的内在因素,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培养和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呢?对此,我作了一些初探。
  
  一、允许孩子犯错误,培养吃苦精神
  
  每个年龄的孩子都会犯错误,就如小孩子跑步会摔跤,小学生会为一点儿小事争吵一样,很平常。我们大人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我们小的时候也犯过。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他们那个年龄的错误。心理学有个挫折理论,孩子不经历挫折,不能吃苦,是不会成长的。前人云“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仅仅是知识、智能的较量,还有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就不能在竞争中取胜。很多国家的家长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如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毕业。瑞士的小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到别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日本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外面参加劳动挣钱……
  作为教育者,我们只有让孩子经历目前的小挫折,明白到人生道路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才能使他们有过硬的心理准备和能力经历以后的大挫折。我们不能因怕孩子犯错误,怕孩子受苦就为他们铺平道路,毕竟人生路要靠他们自己走。
  
  二、拿得起放得下,强调失败过程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竞争:成绩排列的高低、体育比赛的高下等等。每个人都渴望第一,但第一只有一个。怎样令孩子面对失败而不产生消极思想呢?我们应该让他们懂得,成功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我们努力的全部。重要的是我们在活动中得到的乐趣和认知。正是“赢要赢得精彩,输也要输得潇洒。”在孩子们面对失败时,我们要在他们身上找闪光点,表扬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努力、顽强、不放弃的精神,告诉他们真正应该看重的是比赛中是否尽了力量,是否超越了自己,在失败中寻找自己的成功。
  
  三、扬长避短,培养自信内动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然而,当一个人犯了过错后,在人们的眼中,他的过错往往会掩盖了他的优点。这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了。教育者必须走出此误区,我们应该特意去寻找学生的发光点。如本班的一个男学生,他喜爱运动,特别是篮球打得很棒,可是文化成绩较差,一直不能提高。我尽量“扬”他的长处,表扬他在球场上的拼搏精神,鼓励他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学习上。只要他一有点滴进步,我立即乘胜追击随时表扬和鼓励他。结果,他的学习果真有了可喜的、令人惊讶的进步。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好行为能得到大人的肯定,他们为自己能按要求做而感到自豪和快乐。所以我们不应该吝啬,要多表扬鼓励他们。他们心理上的满足非常有助于好行为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