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新闻传播学>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一)

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 随着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校园新闻事业也不断发展,校园媒体资源需要加强融合、优势互补、突出整体效能,从而发挥更大的舆论导向作用、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
  关键词 校园媒体 发展 探析
  
  一、高校校园媒体的主要形式
  
  高校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校园新闻网等形式。其中校报和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的传统形式,有线电视和校同新闻网是随着校园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校园媒体形式。
  
  1 校报
  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也是校园媒体中的主要形式。校报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便于反复阅读和做深度报道,言论、述评也是校报发挥作用的有效体裁。各地高校校报成立了校报协会等机构,定期组织业务研讨、培训、评奖等活动,因而校报成为校同媒体中管理最为规范、新闻效果最佳、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媒体。
  
  2 校园广播
  校园广播是校园媒体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也是校园新闻传播的主体。校园广播具有短、平、快的优势,能够达到有声广播和时效性的较好结合。校园广播是较为松散的一种校园媒体形式,每天安排早、中、晚三次,一般在早锻炼和校园文体活动较为集中的时段播出。
  
  3 有线电视
  它在校园媒体中的出现,使校园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大为增强,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校园媒体形式。多数高校的有线电视每周播出一至两次。有线电视的观众也由最初以教职工为主扩展到全体师生员工。由于各高校对有线电视媒体的重视程度不同,管理体制各异,因此有线电视播出的时间、内容、形式随意性较大,电视媒体的长处和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4 校同新闻网
  校园新闻网是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建立和运行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校园媒体形式。校园新闻网具有随时更新、滚动播出、信息丰富、图文并茂、迅速快捷等特点,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校园其它媒体的时效性、直观形象性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一经出现就受到校内受众群的欢迎和青睐。
  校园新闻网使校园媒体的受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新闻传播触角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因此也成为高等学校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学校影响、提高学校声誉最具潜力、最活跃的一种媒体形式。
  
  二、高校校园媒体存在的基本问题
  
  1 媒体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媒体之间相对独立,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都有各自独立的一套班子,都要建立自己的通讯员队伍,分别采写各自的稿件。除校报在出版质量和周期等方面管理相对规范以外,其它几种媒体管理松散。
  新闻资源没有整合,媒体之间缺少互通,出版(播出)时间也没有协调一致。因此新闻简单、重复、撞车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校园媒体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2 媒体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各高校都拥有一支专职的校报编辑队伍,但是从其它几种校园媒体来看,人员不到位现象是校园媒体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校园广播和网络,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是由在校学生主办。由于学生在知识、阅历、经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相对不足,如果让学生在校园媒体中充当主体,媒体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强,经过一两年的锻炼学生发展成熟了,但是马上就该毕业了,不利于校园媒体的建设与发展。
  
  3 传播的内容吸引力不强
  校园新闻形式虽然众多,但优势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从出版(播出)周期来看,校报一般是半月刊或旬刊,有线电视一般每周播出一至两次,校园广播基本上是每天播出,校园新闻网则可以及时播出或更新。校园媒体没有充分利用不同媒体出版(播出)的时间差,如有些时效性强的新闻,经常是已经发生了十天半个月,还作为一则消息在校报上刊登,而以时效性见长的校园广播或有线电视却没有及时播出。
  学校一些重大改革举措,或者一些引起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关注、大家最希望探究原委的事情,本应以深度报道或言论述评等形式重点刊出的内容,校报却没有发出应有的声音。因此不同媒体资源和优势的不协调、不匹配直接影响到校园媒体的整体传播效果。再如校报所报道的新闻主要是校园领导的动态、会议召开、各校学术交流的报告等等,校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也大多以此为主题。因此,与社会媒介相比,高校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单一、枯燥、缺少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