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一)
详细内容
摘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错误分析 审题能力 线段图 综合法 生活经验
小学数学应用题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它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题的文字叙述有时比较复杂,使小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如果我们一味地从字面去分析题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掌握,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要分析小学生应用题思维错误的成因。
1.审题粗略造成的错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审题不仔细,看错题目,单位没统一等。例如,一本书共130页,第一天看了38页,第二天看了45页,一共看了多少页?好多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造成的了错误,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做成了130-38-45=47(页)
2.畏惧心理造成的错误。小学生年龄小,意志比较薄弱,审题时看到繁多的问题与抽象的条件时,往往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认为这道题肯定难,心情立即紧张起来,再也不愿或者根本没有心思把题目多看一遍,更谈不上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分析了。
3.迷于表象造成的错误,满足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观察问题局限于表面现象,考虑问题不周全。例如:我们利用声纳技术测量海底深度,当探测船发出超声波3秒后收到回声,假如超声波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大海有多深?大部分学生不理解回声,得出的结果都没除以2。写成了340×3=1020(米)
当然,学生解错一道题往往是由几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我们只有清楚了学生出错的原因,才能相应的加强应用题解题能力的训练。
其次,注重小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培养。
要想成功地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培养认真分析题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例如:某人计划要加工200个零件,结果2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2/5,照这样计算,加工这批零件只要用几天?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找出这题中的一个重要条件:“2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2/5”,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条件,学生应该可以想到:2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2/5,则加工完这批零件要用的天数即为:2÷2/5=5(天)。这样,既简便迅捷又减少了出错的几率,省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