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求真”引领“创新”――作文教学之路(一)
详细内容
摘要:如何借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用“求真”引领“创新”,无疑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一条好路子。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求真;创新;作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有课标可依,但无课本可靠。如果在教学中还是靠读写练写作,那么教学手段还只是停留在浅表层,写作也只是流于形式上的模仿。如何借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用“求真”引领“创新”,不失为作文教学培养能力、启迪智慧的一条新路子。
一、去伪存真,写绿色作文
应试教育体制已制约著作文教学。作文在中考、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较大。为了考高分,学生手头备有满分作文等参考书,教师研究的重点是满分作文的格式以及如何布置“亮点”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应试教育迫使作文教学的方向指向“高分”。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引下的作文教学,可想而知与新课标相距有多远。急功近利的思想、舍本求末的做法像乌云一样聚集在原本亮丽的天空。作文教学之路原本就是引领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作文是让学生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可一味追求高分,失去自我的作文会是什么好作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大胆走出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阴霾,以教书育人为目标,走“求真”的作文教学之路。“真”指的是“我手塑我心”,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自我,用作文与人沟通交流,在作文中写出“真”我,避免说大话、说空话和假话,让作文如山涧流淌的清泉让人感觉清新自如。这才是绿色作文。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把做人与作文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文如其人”。这样,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也有帮助,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领异标新,使作文灵动起来
如果说“求真”是尊重事实,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写作,那么它首先是布局了一个“静”的层面,而作文要灵动起来,还要“创新”,这就好比人站在大地上看天空云卷云舒,既脚踏实地,又安闲自如。“创新”就是要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现在颁布试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郑板桥也说:“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强调文章的创新。季羡林在他的文章《月是故乡明》中,对故乡的月亮可谓情有独钟,他写道:“我只在故乡呆了6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30个国家,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季先生的文章给人以“领异标新”之感。文章选取童趣的生活材料,描绘了一幅美丽纯洁的乡村图景,季先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文章读来沁人心脾。
所以,作文创新就是要学生打破传统作文模式,自由自在地抒写,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出真实的生活,道出由衷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