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性化阅读激活课堂的生命力(一)
详细内容
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正因为如此,“新课标”确立了综合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整体性阅读等多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教师只有从确立阅读教学新理念入手,探索总结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才能有效激活语文阅读课堂的生命力,真正落实阅读教学行为。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语文“个性化阅读”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传统的“教师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是“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或是“强调阅读技法,而忽略个体情感体验”等现象得到改变。但纵观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尚不够乐观,课堂上以群体阅读代替个体阅读、以几个人的阅读代替全体阅读或以教师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的现象仍然存在。为了改变现状,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体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一、整体通读,个性化感知文本
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作者交流,“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这一环节,一是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发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提问题;二是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学生阅读,不仅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还要结合课后问题思考。学生阅读,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方式作出批注,既培养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又体现了整体通读的个性化。
二、抓点品读,个性化理解文本
“点”一是指课文主题,即中心点;二是指体现课文主题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抓点品读就是围绕主题结合具体语言,精读、细读,理解文本内容。抓点品读主要从设计主线问题入手。
为避免“输灌式”教学,还要克服“满堂问”的琐碎,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出能牵动全文阅读的主线问题,用问题组织教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设计主线问题途径很多。按照课文体裁不同,方法也不同:写景状物篇―――作者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写人篇―――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抓住人物的具体描写来体会;写事寓理篇―――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具体谈谈。
另外,还可以围绕中心词(句)设计主线问题。比如《尊严》一文围绕“尊严”提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哈默有尊严,你对尊严如何理解?”学生带着主线问题研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
三、创设品读情境
教师要依据教材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其主要方法有:
1.音乐渲染法。对于情感丰富的文本,在品读中以音乐渲染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很快进入文本意境中加深体会。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桥》的最后环节,读到“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时播放乐曲,顿时,学生油然而生悲伤之情,形象地感受到共产党员的无私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