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一)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一)

详细内容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抛砖引玉、故作悬念、余味无穷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激发
  Abstract: The article has been explained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of Chinese, how to excite students’ interest. Propose the rational suggestion, exci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interest; excite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成了兴致浓厚的观众。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也在不断地尝试着几种方法。
  1在讲读课文之前可以采用――抛砖引玉的方法
  与节目预告一样,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高潮、结果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寻根究底的愿望,自然地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学习的大门。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我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联合国国旗一向不受任何影响朝升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以示哀悼。就在其他国家为此举动感到不理解时,秘书长说了一句话:‘你们见过一位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自己却没有一个孩子;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的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的总理――周总理。”这样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激起学生对总理的深深的敬佩之情,并产生急切想知下文的愿望,由此顺势导出“可就是这么一位全世界人民都爱戴的总理去世后,‘四人帮’千方百计阻扰人民悼念,但是人们仍自发地前来送行。”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的课文,兴趣高涨,同时也突出了中心。
  2讲读课文中可以采用――故作悬念的方法
  2.1巧破迷宫
  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故设疑难,老师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以及问题的原因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在“迷宫”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迷宫”。例如《蛇与庄稼》一文,“蛇是一种动物,庄稼是植物,前者靠食物生存,后者靠养料生存,这两者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它们之间为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呢?”
  2.2打破常规
  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也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太阳》这篇课文,如果他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文,从中找答案,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