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

详细内容

摘要: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大纲规定学习的内容,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像蜜蜂酿蜜一样,行千万里路,采亿万朵花,给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还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听学术报告或看介绍科技新成就的电影。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 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总目标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语文教学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拓宽知识范围,丰富思维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达到新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地进行积累。从一定意义上说,知识也是进行思维的依据和源泉。思维活动是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大纲规定学习的内容,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像蜜蜂酿蜜一样,行千万里路,采亿万朵花,给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还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听学术报告或看介绍科技新成就的电影。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二、抓教与学关系,培养学会思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主要是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动脑筋,而学生的“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通过自己的思考、比较、研究,主动参加“知识生产”,经过消化、吸收,把知识转为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的思维向前发展。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多思善想的习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其次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维,从正向、平面到异向、立体,从形象到抽象地进行思维。
  如:指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可采用“五步法”进行自读,即一问“写什么”,二问“怎样写”,三问“为了什么”,四问“有何特点”,五问“有何感想”。按照这层层递进阅读,使学生不仅从文章内容、结构、思想等方面把握了文章,而且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形象思维)向理性认识(抽象思维)发展,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训练中,自己学会了怎样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