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一)

对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失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农村学校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缺失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采取对策,推动这项学习活动在农村学校大力开展,促进农村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其主要方法就是挖掘农村当地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进行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农村学校 语文 课程资源 综合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与以往语文教学大纲相比,“综合性学习”是最为闪耀的亮点,其目的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但在农村多数学校里,对这一学习活动并未开展或是开展得不够。语文教学大多沿袭传统,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机会较少,因而语文素养就谈不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是农村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于用传统方式向学生进行有关“听、说、读、写”知识点的讲授。要求他们从这种多年以来熟练的教学方式,过渡到推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性极强的引导教学方式,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师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从而激发不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是农村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往老师讲,自己听的学习方式,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不善于与同学合作交流,也不愿亲自动手去实践。对综合性学习,他们感到很茫然。
  三是社会家庭对综合性学习的不了解。如果学生回去做这样的活动,家长或其他人就会说:你把课本上的东西弄懂了吗?书上的就没弄懂,来做这些,不务正业,浪费时间。从而不支持甚至阻挠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压制,畏首畏尾的。做的话,家长会骂;不做的话,学习任务又不能完成。
  四是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没有图书馆或是网络,不能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便捷条件,致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充分开展或是根本无法开展。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要顺利开展下去的话,学生得大量占有有关月亮、人类起源的素材,但学生无从查找,对这样的综合性活动,他们兴味索然。
  问题找到了,我们就须对症下药,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就如一辆机动车的发动机。要使车辆能正常运转,发动机的功能性能就得处于最佳状态。要使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开展起来,教师自身首先得从观念上转变,努力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不断自我更新知识,接受新的挑战。另外,笔者也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中,也应从综合性学习理论等专业性知识方面对教师进行指导,甚至还可以请在这方面开展得好的教师交流经验。
  教师转变了,就会去找适应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方法,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学生语文学习存在诸多问题:书写较差,不爱阅读,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写作能力也比较落后,出现问题不愿动手解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要求:①每位学生买一本字帖临摹,期末时和入学时相比较,多数学生书写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②从每课任选三至五个词语,要求他们写一段话;③每周读一篇课外文章,作一点读书笔记;④开展一些语文活动,比如成语接龙、朗诵、对联展示、讲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