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二草方对肝郁脾虚型UC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影响(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痛泻二草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综合法成功建立肝郁脾虚型UC大鼠模型并给药治疗后,对比各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充血积分、组织损伤评分及肠黏膜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检测结果。结果 痛泻二草方可显著降低UC模型大鼠肠黏膜充血积分、组织损伤评分及NO、NOS的含量(P0.05或P0.01),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痛泻二草方可减轻结肠黏膜损伤。结论 痛泻二草方具有减轻UC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减缓充血水肿和肠黏膜损害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关键词】 痛泻二草方 溃疡性结肠炎 充血积分 组织损伤评分 NO NOS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上以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表现,以肠黏膜物理屏障、生物屏障和化学屏障损伤为病理基础,类似中医学所论“腹痛必泻,泻后痛减,痛泻交作”之症。中医学认为UC病位在肠,但其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重点之一为“肝郁脾虚”,故治疗多从调和肝脾入手。痛泻二草方在临床用来治疗肝郁脾虚型UC疗效显著,故本研究选用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肝郁脾虚型UC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采用SPF级Wistar大鼠60只,质量(180±20)g,雌雄各半,标准饲料喂养(动物及饲料均由甘肃中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医动字FCXK(甘)2004-006号。
1.2 药品、试剂及主要仪器
补脾益肠丸:广州陈李济药厂生产,批号SVD04012,临用前用蒸馏水配成所需质量浓度。痛泻二草方由鱼腥草、仙鹤草、炒防风、陈皮、炒白术、炒白芍按特定剂量比例组成。痛泻要方由炒防风、陈皮、炒白术、炒白芍按一定剂量比例组成。受试方药分别浸泡40 min,煎煮滤过,95 ℃水浴浓缩(痛泻二草方每毫升含生药1.1 g;痛泻要方每毫升含生药0.5 g)。药物制成后高压灭菌消毒分装,4 ℃冰箱保存备用。
一氧化氮(NO)测试盒,批号20051122;一氧化氮合酶(NOS)测试盒,批号20051201;考马斯亮兰蛋白测定试剂盒,批号20051218,以上均为南京建成医学生物研究所提供。福氏完全佐剂,批号20050923(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F110型电子分析天平、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XYJ 80-2离心机、HH-4数显恒温水浴箱。
2实验方法
2.1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实验大鼠(筛选排除质量偏小、生命活力低下的大鼠10只)按质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痛泻二草方组、痛泻要方组及补脾益肠丸组5组,每组10只。参考文献[1-2], 采用中医证与西医病相结合的UC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用20 %乌拉坦4 mL/kg麻醉大鼠后,于模型组、痛泻二草方组、痛泻要方组、补脾益肠丸组首次足跖内注射异体大鼠结肠抗原(加入福氏完全佐剂)2 mg。于第7,14,21 d分别于足跖、腹腔内注射抗原(末次注射不加佐剂)4 mg,用特制针头入大鼠肛门内约8~10 cm处注入5 %醋酸1 mL,同时用胶布束绑各组大鼠后肢,限制活动及饮食,每天约8 h,连续3周,三法复合建立肝郁脾虚证UC大鼠模型。
等效剂量以成人常规剂量按人与动物体型系数折算,痛泻二草方组(11 g/kg)、痛泻要方组(5 g/kg)、补脾益肠丸组(2 g/kg)分别灌服以上药物的浓缩液或混悬液,1次/d;空白组与模型组每日灌胃2 mL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所有大鼠均以普通灭菌饲料喂养。
2.2标本采集与处理
各组动物灌胃结束禁食不禁水24 h后脱颈椎法处死,迅速剖腹,剖取距肛门 2~10 cm处结肠共 8 cm,沿肠系膜缘剪开肠腔,用冰生理盐水冲洗肠内容物,冲洗干净后用滤纸拭干,迅速将其剖开、展平,肉眼观察黏膜,并做结肠组织损伤积分比较(充血评分:0分,无充血;1分,充血小于全长1/3;2分,充血在全长1/3~2/3之间;3分,充血大于全长2/3。总评分标准:0分,无损伤;1分,局部充血水肿,但未出现糜烂;2分,有轻度糜烂,但0.5 cm;3分,糜烂在0.5~1.0 cm之间;4分,糜烂>1.0 cm。既充血水肿又有糜烂累计加分)。然后将部分结肠组织以10 %福尔马林固定,做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行病理学检测。
结肠组织匀浆制备:将剩余结肠称重后用眼科小剪刀尽快剪碎,置于匀浆器中用9倍冰生理盐水匀浆(匀浆器的末端置于放冰块的冷水中),后以3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4 ℃冰箱保存待测。肠黏膜NO、NOS测定采用比色法,具体操作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2.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定均数差异性,各组方差齐时采用S-N-K法两两比较,方差不齐时采用Dunts’s C法两两比较。
3结果
3.1大鼠一般行为的观察
造模大鼠经2次注射抗原乳剂和醋酸12 d后,逐渐出现黏液稀便和脓血便,气味酸臭,全身毛色枯槁,肛周毛皮不洁,食欲减退,倦怠,偶有扭体反应;大鼠耳、鼻、尾部出现散在炎性结节。因灌胃操作不当,模型组、痛泻二草方组和补脾益肠丸组大鼠各死亡1只。
3.2各组大鼠肠黏膜充血积分、组织损伤评分的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充血积分、组织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二草方可显著降低黏膜充血积分、组织损伤评分(P0.05或P0.01),补脾益肠丸可显著降低黏膜充血积分(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各组大鼠肠黏膜充血积分、组织损伤评分比较
3.3 各组大鼠肠黏膜NO含量、NOS活力的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黏膜NO、NOS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痛泻二草方与补脾益肠丸均可显著降低NO、NOS水平(P0.01或P0.05),痛泻要方降低NO、NOS水平的作用不明显(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2。表2各组大鼠肠黏膜NO含量、NOS活力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