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政治其它相关>浅谈进一步加强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一)

浅谈进一步加强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共产党人 道德建设党员 个体道德
  论文摘要: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失德”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一部分群众由此对党的先进性、对党的政治合法性、伦理合法性产生了质疑。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长期、有效地执政,保持其政治上的“合法性”和道德上的“合理性”,必须加强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使党在道德方面也成为民众的楷模。而大力提升党员个体道德水平,是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的根本。
  共产党人道德是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实质是党章、党规的基础和补充。而且,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它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共产党人道德不是一般的道德,而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价值取向、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这种道德,不是建筑在保护个人和少数剥削者的利益的基础上,而是建筑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的基础上,建筑在最后解放全人类、拯救世界脱离资产阶级灾难,建设幸福美丽的共产主义世界的利益的基础上,建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概言之,共产党人道德是以真正反映和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目标的革命功利主义的道德。同时,共产党人道德也不是抽象的道德,从道德主体的角度讲,它既是指共产党作为政党整体的道德,又是指作为共产党一分子的每一个党员个体的道德。
  一、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
  伦理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一样,是一个政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执政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升自我道德形象,才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其政策方针才能够受民众所欢迎并更好地在实践之中得以贯彻和执行。对于身处有五千年道德文明传统、几千年来一直把为政者道德当作政治活动的根本内容的这样一个国度,且居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其道德形象、道德状况,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关乎党生死存亡的大事。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受到了来自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严重挑战。特别是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以后,经济建设发展不平衡性、利益分配多元性对党员价值观、道德观带来了严峻考验。有些共产党员没能经受住资产阶级价值观及其颓废道德观念侵蚀影响,导致个人主义膨胀,公仆意识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使党内出现了形形色色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赃枉法、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严重违背共产主义道德的问题。这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风尚,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特别是由于大多数党员与人民群众生产、工作、生活在一起,其道德好坏,直接影响社会公德和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党的形象,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滑坡、沦丧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群众对党的先进性、对党的政治合法性、伦理合法性产生了质疑。这种状况对于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极其不利。换言之,新时期党员道德建设问题已关系到执政党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能继续走下去的重要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初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即从深层次探究,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搞腐败,都是因私利而起,皆由道德沦丧所致。生活上的道德问题往往成为腐败的突破口。所以,当前强调并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关于“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高度和解决思路。
  二、提升党员个体道德水平是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的根本
  (一)党员个体道德状况决定党的整体道德形象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性质的直接体现者。所以,党员的道德形象,不仅是个人形象,而且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党要坚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必然要求每一名党员在自己的言行中体现先进性。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保持“两个先锋队”性质,永远保持先进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党员是否具有党性。具体讲,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宣传者、教育者,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带头人,肩负着治国的历史使命。他们的道德素质和言谈举止,都是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最直接的体现,不仅关系到自身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高低,而且关系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广大群众不只是听党员怎样讲,更要看党员怎样做,党员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行和知识才能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最生动的力量,最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如果党员具备了高尚的道德修养,就必然会对人民群众起到很好的道德垂范和道德导向作用,形成最广泛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好地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完成,如果党员道德修养不高,即使其职位再高,最终不但会脱离群众,一事无成,而且还可能影响、带动出一批无德无能者,败坏社会风气,破坏党的执政基础,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党员个体道德水平提升是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的根本。其中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二)对提升党员个体道德水平的路径探讨
  按照道德养成的一般规律,党员个体道德水平的提升,需要通过加强自我修养、强化制度约束等途径来实现。
  1、加强党员自我修养。道德是诉诸人的内心的一种力量。所以,真正的道德养成在于道德主体的自我修养。而且作为执政党党员来说,其道德水准远在社会总体道德水准之上,具有较强的道德自觉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党员道德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党员自我修养。
  其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从道德人格的形成过程和一般规律来看,道德认知是首位因素,道德认知越是深刻、透彻,道德情感体验也就更为深厚,道德意志就更为坚定。同理,共产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本色;克己奉公、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等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也不是建立在盲目和迷信基础之上的,它是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分不开的,与对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的科学认识分不开的。所以,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执政的规律,形成良好的道德认同感,是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即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从而不断深化和提高党员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的认识,是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必然要求。为此,首先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学习,了解历史发展规律,明确历史发展动向,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这样才可以合理地调节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其次,在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前提下,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形成深刻的认识,明确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真正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实现人类终极价值的先锋队。
  其二,强化公仆意识,陶冶勤政爱民的道德情操。党员在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后,还要强化公仆意识,陶冶勤政爱民的道德情操。这是执政党党员道德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最终目的。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党的性质、宗旨及其执政地位要求他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献身,要体察民情,解民之所苦,急民之所难,这是执政党获取民心、得到民众支持所必不可少的的条件。所以,每一位党员,不论身居领导岗位,还是普通党员,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系到他是否具有一个党员起码的道德品质。党员公仆意识的淡化与丧失,意味着对党的宗旨的背离,意味着对党的执政责任的放弃。因此,把强化党员的公仆意识,陶冶勤政爱民的道德情操,作为党员道德修养的根本性内容,是共产党人道德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作为党员,首先要做到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利益。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不滥用权力,不以权谋私,不以权代法,不以权压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乐于奉献。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努力使自己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都能体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