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一)

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首先在分析高职教育的四个特性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然后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探讨了新时期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对外是更新价值观念、转变培养目标,适应经济发展潮流;对内是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健全评估手段,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评估
  
  1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的强弱和社会发展的面貌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其归结点则在于教育。但在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却非常匮乏,其中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更加短缺。近年来,各级政府调整、重组教育资源,积极发展高职教育,但是高职的社会声望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度远未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2 重新审视高职培养目标
  
  2.1 高等性
  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是相对于初等、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的,是其培养目标的纵向定位,其内涵又有别于传统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高等性。高职是在社会对生产一线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呼唤技术应用能力更强的专门人才的背景下产生的。高职教育,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列,按社会需要和自身成长规律发展。
  2.2 职业性
  职业性应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内涵。职业性必须明了三点:职业是专业的复合、综合、融合;职业的具体化,也就是岗位;高职要体现知识、技术的应用性,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性。
  2.3 社会性
  面向社会,依靠社会,为社会服务,被社会所接纳,这就是办学成功的标志。高职要深入行业、企业定计划,联合用户搞建设,积极推动本地区职业教育的终身化,成为职业教育的信息、资源、人才中心。
  2.4 高职人才的职能
  高职人才的主要工作职能是把技术创造原型进行具体化设计,组织实施于现实的生产实践中;维持、监控实际的技术系统或组织系统,承担部门的主要责任;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或实践问题;对基层技术员、工人提供指导和咨询;在服务领域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术,向特定顾客提供全面或综合性的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
  
  3 如何对高职教育进行系统有效的改革
  
  3.1 对外,高职教育要作为与经济衔接紧密的教育类型
  3.1.1 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多元化办学。
  在发达和较发达国家中,职业教育广受推崇,尤其国外企业参与高职办学的优点及产学研合作的传统对高职教育经费的解决,生存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的实习、就业都会有较大的帮助。建议高职院校积极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加强合作,多元化办学。
  3.1.2 改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以适应新的教育价值观。
  多元化办学:中外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均可参与办学,办学主体呈多元化趋势,逐渐满足了受教育者的要求。
  民主化治校:政府对教育要民主,对学校办学要民主;校长管理学校要民主,对教师要民主;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观,对学生要民主。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民主思想,灌输民主观念,建立相应的民主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