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初探(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行为 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本科和中专毕业生给高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就业威胁,如何改革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首要的是要做好高职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而行为养成教育中的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又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方面。
一、单位用人标准的提高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前几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加上越来越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导致大批应往届毕业生沉淀,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对用人单位而言,过剩的人才市场给了他们越来越大的选择空间,因此对于用人的标准也就节节攀高。据调查,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主要侧重在如下几个方面:
1.注重个人品质
首要的是责任心要强,所谓责任心,就是指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心系工作,诚实可靠,不轻易毁约;再就是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仪表整齐,言语礼貌,待人热情等;另外对于刚毕业的学生用人单位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
2.注重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种才华的体现,用人单位往往都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便能迅速容人陌生的集休,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效益。
3.注重挫折承受能力
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良好的危机应对能力及挫折承受能力是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品质,挫折能够使人得到锻炼,压力能够使人成长,一个在危机中能够顶住压力,从容不迫的处理问题的员工必定能给企业创造财富,而这部分人才也是企业重视并将会重点培养的。
4.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文化课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但是用人单位还要求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需要面临这样和那样的挑战的,面对机遇和挑战,就要求毕业生们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结合新环境新知识的创新能力。
二、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学生日常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的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计划
高职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最大的特点在于,各高职院校都有《学生管理手册》,其中不乏对学生的各种管理规定,要求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但是却明显缺少明确的职业行为习惯的要求。许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模糊,对于工作流程、工作规则等都只停留在实训课上老师的简单要求和实训室里的操作守则,学校缺少有目的的、系统的培养。
2.教学方式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学生接受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就业,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缺少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对于职业化的要求不能在课堂上及时给学生讲解,在教学模式上一般还是处于老式的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的局面,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能学会,却不会用。另一方面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配备上没有跟上时代要求,实训设备陈旧,管理落后,造成学生在学校学的技能还没有来得及应用就已经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