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论课程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策略(一)
详细内容
摘要:反思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加压。教学中采用的策略主要有:调整授课顺序、创设教学情景、因材施教、采用合作小组学习、教学见习反思等。
关键词:反思;协助反思;见习反思
反思性行为是一种根据支持的理由及其所导致的结果,对任何信念和实践进行积极地、持续地和仔细地考虑的行为。在教学行为中,它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学会反思为目的,以增强学生为人师表的“道德感”为突破口;以认知成分、批判成分、过程方法、个人表述为反思内容;以开展集体反思为主要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如下反思性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调整授课顺序,以情反思
学生对形势的分析与判断决定其学习的主动与被动,其意识和思维方式与其使命感有着积极密切的关系,他们的意识、思维方式的形成、发展与转变,思想、文化、心理等方面的新需求和新变化无不与他们对形势的认识与理解有关。传统的教学论授课方式,只能使学生被动的学习,不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认识到中学化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产生即将作为化学教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改革中,我们首先让学生理解新的中学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认识到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心目中优秀化学教师的标准、化学教师工作面临的任务和工作特点、化学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构成、化学教师素养的形成方法等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回忆在中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做一个化学教师容易,但是,做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并不容易。没有系统的化学教学论知识的指导,是不能胜任中学化学教学任务的,更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型教师。通过对比反思,使学生明确了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和作为一项事业的本质区别,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起了学生努力学习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教学情景,以景反思
实践表明,由形势激发起的学习热情是很难保持长久的。因为不少学生认为,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是教学论书籍、杂志所涉及的,不过是实践经验而已,工作以后完全有可能自学掌握。不用听课,看看教学论教材,记记提纲,应付考试是绰绰有余的。况且,化学教学论的开课时间正是学生升本复习的紧张时期,不愿在教学论课程上花费太多的学习时间。
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论的教学进程中模拟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情景,让个别学生扮演中学化学教师,其他同学扮演中学生,使学生仿佛置身中学课堂,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是:在教师批改教学设计作业的基础上,择取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同学进充当中学化学教师,让其他学生扮演中学生进行模拟化学课堂教学。这样使得学生不断的感知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三、因材施教,帮助反思
学生存在差异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事实。由于个人特质的差异,中学学习阶段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敬业精神等因素的不同,灵活运用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各异,使教学论教师面临着不同的指导问题,接受着新的考验和挑战。于是因材施教,关注差异,帮助学生反思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课前辅导,指导学法。每次授课前,我们总要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与新课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新课中相应的知识收集不同的观点,引导他们想一想、问一问,帮助他们逐渐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