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中等教育论文>试析当代中学历史课教学应以和平文化为主流(一)

试析当代中学历史课教学应以和平文化为主流(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历史课教学 和平与发展 和平文化 主流
  论文摘要:当今人类已经走入“地球村”时代,人类之间的交往已经关切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历史课教学不只是学史.鉴今,而且还要弘扬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理念,因此,历史课教学以和平文化为主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代中学历史课教学应以和平文化为主流的必要性
1,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史鉴今是历史课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目前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基本现状似令人忧虑,多数教师只是泛泛讲述某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就事论事,对于该历史事件有何深刻的内涵与现实影响,或给中学生以怎样的启示等方面做得很不够;相反.有的教师即使想挖掘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但是不正确的教学论、世界观给中学生以极大的伤害与误导。如在对“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述和现实愈义的挖掘上,以不同的语言和观点来处理,就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后果。
一种讲述是片面强调联军罪行,这会使学生形成狭胜的爱国主义观点和民族复仇主义,盲目排外。这不但影响当前的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更不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第二种讲述是片面强调外国实力强大,这会使学生形成崇洋媚外的观点。中学生的鉴别力较差,听了这种论调的讲述,容易在心里造成妄自菲薄,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甚至衣、食、住、行都讲究洋化丧失了民族自茸心和自信心。
第三种讲述:八国联军侵入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我们痛恨战争,希望和平;同时,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样才能不被欺辱,才能维护世界和平”。这第三种讲述,较客观,教学观也较正确,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爱国激情、位憬和平、向往美好的情感,培养中学生的和平发展观点。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主题思想。
在历史教学中,弘扬和平文化的主旋律和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从上面列举的三种讲述不难看出,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以不同的教学观去讲述,会使学生形成截然不同的历史观,对他们身心成长起着积极或消极作用。一个历史事件有不同的层面,对于中学生来说,很难全面、准确把握某一事件的性质、影响,而且他们世界观尚未成熟,分析、观察问题的观点极具易变性,如果以一种片面、消极的教学观去引导他们,在其抵制错误力极低的情况下,他们会毫无防范地接受这种片面观点,一旦这种观点被他们所接受,在他们个体中产生的影响又是很深远的,因为中学时期又是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因此,当前中学历史课教学必须以和平文化为主流。

2,是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
中学历史课教学要强调和平文化,以和平文化为主旋律,不但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更是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在《教学的使命一一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宜言和行动纲领)一书中指出:“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导通过全面教育来促进和平与民主,重申了“和平文化”的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并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过去那种“只教权力史而不教知识史,只教战争史而不教文化史”的局面。又指出“和平文化是一种广泛的、多层面的和总的概念,它意味着要有各种文化、意识形态和信仰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的精和平文化是信息的集合体,是一种道德,一种个人和集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为人处世和作出反应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