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一)
详细内容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素质提高重要期,在校期间需要科学的体育运动以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健康的身体发育成长。因此,本文就心理素质的培养角度下,探讨初中生体育教学,首先,引出初中生所遇到的心理状况问题;其次,阐述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最后,对于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心理素质给出了参考性措施或者建议。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一、引言
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心理素质提高的重要期,在校期间开展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为初中生身体良好发育、心理素质良好锻造提供坚实的基石。科学表明,适当适度的体育活动能够使得压抑的心理得到有效的释放,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团结同伴、尊重观众,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二、目前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初中住校管理较常见,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形成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模式,单调、刻板,容易让学生产生苦闷、焦虑的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心理迅速发展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是对于复杂的问题与事情缺乏心理准备,容易气馁,情绪低落,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偏多,导致学生自私狭隘、虚荣心强。一些学生缺乏包容意识,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缺乏意志、毅力。
三、体育教学活动对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促进沟通、交流提升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迎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充分自由释放自己,让压力靠边。教师可以通过阶段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慢慢从简单动作着手,再到复杂动作,再适当开展竞争对抗比赛,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找到自信。
(二)能够预防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活动打破了学生整天上文化课程的程序,能够让学生远离枯燥无味的文化课程学习,思路得到更新,思维得到转变,学生也可以从体育活动中得到快乐,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学习文化课程。大量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够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调节育治疗。
(三)促进学生智力发育
适度的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室外获得新鲜的、充足的氧气,这也是大脑发育所需要的有利因素。体育活动增强了体魄,良好的体魄是大脑灵活运转的物质基础,促进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