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备考课型模式的深层思考(一)
详细内容
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班级,同样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会教出不同的结果。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研究一个统一的、优质高效的课型模式,让教学有一个明晰的思路,对于缩小教师之间的差距、减小班与班之间的不平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大纲、新教材、新教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与实践,并参照业内专家的观点,确立了以下四种基本的课型模式,既是对以往做法的总结归纳,也是对今后备考的指导。
一、新授课模式及解读
1、模式:
学案导读――思考体验(学生)――合作探究(生生、师生)――迁移应用(巩固训练)――反馈矫正――归纳总结――作业布置。
2、解读:
“思考体验”是指学生自主探究的阶段,导学案中应设置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层次性、连续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获取信息与加工信息。
“合作探究”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互补,也有教师对学生的点拨释疑、障碍排除、顺畅思路,是一个师生互动、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宜具有启发性、凝练性,不要过多包揽,要给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归纳、去总结,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成功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复习课模式与解读
1、模式:
订制目标――精读凝练――精讲发散(举一反三)――精练提升――反思构建――回测检验。
2、解读:
“订制目标”是首要的环节,本节要复习什么、训练什么、达到什么目标要科学合理,不能想当然、随意化;而精读凝练之“精”之“凝”是有重要意义的,复习课不是新授课,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知识的概括、总结和提高,“读”的是重点难点,“练”的是关键环节,不能搞“题海战术”、“鸟枪法”盲目训练。
“精讲发散”则指的是教师针对所复习内容而精心选出一部分富有启发性、创新性,能够训练学生某种能力的典型例题加以讲解,让学生体味个中道理、诀窍,从而启迪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振聋发馈,以一带十,触类旁通。
“精练提升”环节要求教师精选习题,让学生训练思维、训练能力,在训练中加深理解,在训练中巩固提高。
“反思构建”更是一个不可省略的环节。构建主义的教育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为主体、通过教师指导来主动获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教师可以把学生喂饱了,却无法替学生消化了,更无法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务必让学生通过反思内化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回测检验”不是指当堂就做,它可以是一个单元、一个章节的总结检测,要前挂后连,以防止复习中的知识回生问题和顾此失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