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观后感>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观后感

详细内容

'第一篇、催眠大师观影总结

催眠大师观后感

学会原谅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部电影特别想哭。

悲情的电影看过太多,悲剧的结尾见过太多,沉重的话题说过太多,压抑的剧情演过太多——但是这一切之后,都不曾有过想哭的念头;可是区区一部《催眠大师》竟好像真的把我催眠了。是不是每个人心里都压着几件事或是几个人,而我们都在假装坚强。

是不是每个人都从没考虑过自己的潜意识,显意识笑着对自己说“我很好”、却忽略正悲伤的流着泪的潜意识。

回想起《禁闭岛》《盗梦空间》,莱昂纳多的眼神开始令我心碎,只是国外的电影拍得太过传神,剧情太过紧凑饱满、张弛有度,我们被深深的吸引,却没有深深的入戏;《催眠大师》是无法与上述两部电影相比肩的,中途我曾不止一次的为了躲避惊悚恐怖的氛围而出戏,最后的结局也好、台词也好,有的我也能提前猜到或说出来。但正是这些“闲置”出来的“空白”的时间和精力,才让我开始思考,思索着自己的潜意识、思索着心理学意识层面的问题,我不是专业的、做不到理性的分析,但每个人都可以去感性的认识它。换句话说,我开始入戏了,或者说,我开始入自己的戏了。影片的最后,徐峥和莫文蔚两人并肩凭栏而望,徐峥说“没有人可以原谅我”,莫文蔚答道“是,没有人可以原谅你”,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沉默中,我已经说出了莫文蔚之后的那句台词——“除了你自己”。

很符合套路的一句话,甚至我已经对它有了预期,但是我却开始不能自已。

就像徐峥说的,“我不是不能被治疗,我只是不想被治疗”;太多太多的事情、太多太多的人,不是我们不能,只是我们不想;可是所谓的“不想”又暗含了多少令人心碎、无奈甚至绝望的“不能”?

是我们自己“不想”,所以我们才“不能”;我们就是希望自己“不能”,所以才“不想”。

我又想面对自己的潜意识,又害怕面对自己的潜意识;我仅仅想拥抱它,好好哭一场。

“我知道不是你不能,只是你不想。”

可是,执念是最不该拥有的东西——每个人都是被困住的灵魂,每个人心里都有座围城,每个人都有座心灵的地狱。

柯云路有本书叫《走出心灵的地狱》,他写的很科学、很理性、也很达观,看完让人心里舒畅、轻松;但是当我看完这部电影而再一次想起这本书时,心里满是苦涩。

“人就是在自己的情绪中,在自己任性的潜意识的支配下,扮演着各种各样滑稽可笑的角色”;“„执着‟乃是身心修炼中首先要破除的东西”。

就连这些话,也变得苦涩,而不再是开导。

我知道自己也是事有凑巧,偏偏在心情不佳的时候看了这部电影、又多想了很多,但是这又何妨?不如就看做是一种发泄,我深知写在这里是不会被人看见的,但是这又何妨?反而更好,写给自己看,“你是你。我是我。你是我。我是你。一个人的主体、客体可以变换。一个人可以从客观的角度看自己,像看另一个人一样。”

我的显意识审视着潜意识——很抱歉,忽略你太久了。

所以,所谓的“坚强”到底是一种真正的坚强,还是仅仅只是一种“病症”?我们很难去分别,但是我知道人是不可能一直坚强下去的,始终如一的坚强只会导致最后的崩溃、彻底的逃避;相反,偶一为之的软弱正是坚强力量的蓄势过程。关键的是,我们享受于、或者说沉溺于哪一种过程?沉溺于软弱,或者说潜意识里沉溺于软弱,我们就变得“不想”、“不能”;沉溺于坚强,或者说潜意识里克服了软弱,我们就克服了“不想”、“不能”。

写到这里,似乎离电影已经很遥远了;但是,我却觉得,这难道不是一部好电影吗?无关乎剧情,无关乎逻辑推理,无关乎主题,无关乎拍摄手法,无关乎是否足够经典、足够类型、足够概念或者足够意识,它带给我触动、产生共鸣,这就够了。

当年哼着罗志祥的那首《自我催眠》,还不太懂那首歌到底在唱些什么;而现在,仅仅那一句“我想要学会自我催眠”就已经让我黯然销魂、潸然泪下。

“没有人原谅你,除了你自己。”——拥抱自己的潜意识好好哭一场,明天之后,依旧是坚强的自己。

第二篇、催眠大师影评

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影评

姓名:孙立涛学号:2012060416

《催眠大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国内近年来少有的悬疑佳作。无论在情节设置,还是节奏编排,连带出色流畅、包括极富压抑感的的运镜和感性敏锐的配乐,都可以说动用了上乘配置。在一个大房间里所完成的催眠对弈,既惊悚又敏感,用一个静止的场景,通过周旋灵敏的运镜和灯光设置,以及一系列细节爆发点的精心操纵,完成了主人公心理对抗的疲惫和濒临崩溃的整个过程,逐渐把一场看似平常的心理催眠引向生死迷境和情节层叠的高潮。有室内剧风格的精彩演绎,这对于国内电影来说无疑是一次大胆而自信的拍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惊呼过瘾。更为可贵的是制作者对于心理催眠,这一观众普遍陌生的领域的尊重和探索,在电影里所使用的心理解救方式方法都比较符合心理学逻辑和推敲,这一切使得这个故事在前三分之二的完成度很高,非常饱实,让人惊艳;而在后三分之一接近结尾和真相大白时,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平庸的结局几乎无法阻止这个故事滑向一个虚弱而苍白的空洞。

1,剧本精湛。我已经很久很久没看到这么严谨的剧本了,久到上一次似乎还是《让子弹飞》,编剧下了非常大的功力,在这个抄袭和滥造剧本的年代,必须说,《催眠大师》的剧本是吐血写成的,其中的严谨的味道和《致命魔术》非常相像却又十分不同。坦白说,比以往我看过的任何一部催眠师题材的电影都要好,要比香港的《双雄》细腻,要比日本的《催眠》真实。

2,看点十足。清醒催眠大师和恍惚催眠大师对决,最贴近现实的催眠师情节还原,真实的力量就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跌宕起伏

的戏剧性就是它牵动人心的杀手锏。纵观《催眠大师》充满各种“万万没想到”惊悚奇效:开篇窗外的女人追妇人和孩子,万万没想到是催眠梦境;徐峥刚跟吕中去开车,万万没想到是为高潮戏铺垫;孤身神秘女人号称能“阴阳眼”见鬼,万万没想到她言谈滴水不漏;回忆床底滚出的小弹珠,万万没想到突现老太太鬼头;回忆红衣小孩俯身画画,万万没想到是午夜公交的冤魂;莫文蔚好容易想离开飘落花朵梦境,徐峥居然瞬间落入梦境的水池;或许谁都知徐峥是演催眠师,你也可能猜到莫文蔚是催眠高人,却万万没想到真正“催眠大师”另有其人。一个催眠嘎然结束后,另一个催眠无预兆发生,因此恐怖梦境、残酷现实、伤痛回忆的快速交替,让人来不及反应和思考,甚至喘不过来气。

3,制作精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该用的地方,徐峥的房间做的太棒了,将形式化坚持到了极致:顶灯分散开叉,厕所的玻璃呈分裂状、茶壶和茶杯都是波浪重叠结构,橱窗的窗花是叠散的菱形图案。。。到处都是对称和几何图案组成的家具,这是一个由逻辑思维构成的房间。其次影片虽然用的特效不多,但是全部精良制作,毫无瑕疵,所有特效的细节都做得非常逼真,没有任何违和感,其中压轴的雨点静止特效彻底让我震惊了,没想到在一部不是主打科幻的叙事电影中能看到这么逼真这么出色的特效雨滴,这钱花的值,不仅指我的电影票钱,也指电影制作团队花的特效制作钱。

4,后半程爆发力十足。虽然前面的过程略显冗长,但是到了后半程电影节奏明显加快,缜密的逻辑也扑面而来,剪辑和镜头移动都催眠大师观后感

加倍加速使用,幻想的画面交接也拉开了场景狭小的空间,种种的一切使得电影后半段让人看得酣畅淋漓。特别是当两个人由简单的医患关系转变为意识中的对手,互相窥视,互相触探,互相抚慰,直至针锋相对,徐瑞宁誓要让对方臣服于自己的催眠术下,而任小妍除了能看见灵异,潜意识里还藏着一个更深的可怕的秘密,可是为什么,徐瑞宁会越来越恐惧。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当两位高手开始比拼内功或是施展摄魂大法,不到真正分出胜负甚至生死是无法收手的。至此,剧情变成妙至毫巅的高手过招,每一个细节都有耐心寻味的用意,并且很可能成为最终解谜的关键,直到最终的反转把影片送进了悬疑大片的范畴。就剧情来说,《催眠大师》给观众带来的新鲜感,可能不逊于那些天马行空的科幻片。故事的结局让我想到《致命魔术》——“在这场战斗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全身而退”。双方都做出了牺牲,也都重获新生。

总的来说,《催眠大师》是一部成熟而且成功的作品,是2014年以来大陆上映的最好的华语电影,它选择在5.1档期上映应该会有个好的票房,但是由于题材小众,且惊悚感十足,大众市场并非全能接受,最后应该有5亿左右票房。最后的最后,请记住这部戏的两位编剧:陈正道(兼导演),任鹏。日后二人必定在华语电影市场脱颖而出,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第三篇、电影《催眠大师》有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催眠大师(晓雅心灵美文)

催眠大师观后感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催眠大师

---电影《催眠大师》有感

晓雅心灵美文

刚看完《催眠大师》,真心觉得国产电影能以催眠为题材,做到这个水准,真是值得嘉奖。《催眠大师》讲的是借用催眠的心理干预手段,疗愈主人公的内心伤痛的故事。剧本写得非常巧妙,自信满满的心理医生遭遇古怪神秘的女患者。

这期间各种扑朔迷离的情节以及电影刻意营造的昏暗场景,配合上演员诡异的表演和阴森恐怖的音效,实在让人觉得有点惊悚和不舒服。可是看到结尾,当一切谜底被揭开,看到故事全貌之后,内心的感动和释放就像无法逆流的泉水一般,涌上心头。

故事中的徐医生,是催眠界数一数二的知名医生,号称没有他搞不定的病人。他精通各种催眠技巧,往往能够准确地看到病人的盲点,而且并不受制于常规心理治疗的技法和手段,很多时候,他会凭着自己的判断和经验,大胆地使用强势的沟通方式,戳穿个案为保护自己编织的谎言,逼迫个案直接面对自己的问题,从而帮助个案卸下包袱,释放自己。

可他偏偏遇上了不吃他这一套的任小妍。莫文蔚扮演的任小妍并不像一般的患者那样,充满了悲伤和渴望被拯救,而是一副软硬不吃的态度。这多多少少激起了徐医生的挑战欲望。因为被方老师告知,这是个很多医生都搞不定的患者,徐医生就更加想拿下这个案子,因为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搞不定”这个词。也因为这样的矛盾冲突,电影才变得更加好看。

接下来,导演用了一轮又一轮的交锋,来表现徐医生和任小妍之间的较量。任小妍从一开始就声称自己的主要问题是“阴阳眼”,经常可以看到所谓的“鬼”,那些已经死去的人。然而所有的医生都不相信她的话。当然,徐医生也不相信。从徐医生接过方老师手里的病例,并得知任小妍是个孤儿,且有阴阳眼的那一刻起,徐医生就已经先入为主地认定,任小妍的病症是“妄想症”。并且根据他的从医经验,他认为任小妍的主要症结是“孤儿”这件事,这也是他为什么在后来的治疗中,反复引导任小妍回到“孤儿”这个主题上来的原因。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咨询师也会对病人有一个第一印象的评估,往往会自动将病人归类为某一种病症,以方便用更适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可这也是心理治疗中,最微妙的部分。因为在心理治疗中,最忌讳的就是评判,即在心理治疗开始之前,就借由心理咨询师个人的经验对病人进行病因的评估。它会切断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连接,病人的表现也许相似,但病因却可能是千差万别。所以这种刻板印象会阻碍医生了解真实的个案。但这又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为医生也是正常人,也会有自己的盲点。就像电影中的徐医生,每天都在治疗别人的伤痛,也始终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

影片当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各种片断和细节,安排地极其巧妙。看似混乱无逻辑的故事和各种莫名其妙的蒙太奇,也许让你觉得没有头绪,搞不清楚状况,可是当你看到了结局,你会恍然大悟,瞬间明白了这之间所有的关联。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无序当中蕴藏着秩序,混乱当中蕴藏着清晰。一切出现在你脑海当中的念头和画面,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影片中的任小妍是个孤儿,她最早的记忆,就是亲生父母带她去游乐场做摩天轮,从摩天轮下来之后,父母就从任小妍的世界消失了,后来她被送去了孤儿院,她印象中,那天的记忆是漫天的飞絮和地上的红花。徐医生揪住飞絮和红花的细节,追问下去,试图寻找更多的细节。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病人提及的任何信息都是非常宝贵的线索。但很多线索,未必是以真实的面貌出现的,在病人的脑海中,这些记忆往往是错位的、混乱的、重叠的。所以医生需要保持绝对的清醒,从而从繁杂的信息中分辨出有用的线索。

在任小妍被催眠的过程中,她提到她父母在她的衣服兜里藏了一封信,信里写着她的亲生父母因为债务问题选择了自杀,才把任小妍留在游乐园的。

影片中的徐医生,一遍遍地重复“你的父母遗弃了你”,试图用这样强势的语言撞击任小妍的伤痛,逼她面对自己,接受事实。可是任小妍恼羞成怒地喊道“他们是因为爱我才离开我的,这怎么可以算是遗弃”。看到这里的时候,很受触动。想想生活中有多少真实的案例,就是这样,在强挺着掩盖自己内心的伤痛,无法面对、也不敢面对。虽然后来,徐峥饰演的徐医生,用查找到的证据,证明了任小妍所讲的故事并非真实,那些混乱的记忆来自于她无法接受的身世和由于年龄太小所造成的记忆碎片。

可这一系列的线索,却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心理过程。如果任小妍是一个现实中的个案,她的思绪也许比影片中还要混乱一百倍。一颗小小的玻璃球,可以串起很多的故事。内心的恐惧会演化成天花板的怪声,摆脱不掉的罪恶感会被想象成躺进棺材里,我们的无意识会自动串联起所有的关键词,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又一个看似合理又绝对无厘头的故事。

就像影片中的徐医生,当车祸、502、生日、水、桥等一系列的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时候,条件具足,他的故事就完整了。也许看影片的你,会有些许的恐慌。因为就连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催眠大师,都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被催眠,进入到自己的潜意识,那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学过心理学的普通人而言,岂不是很危险?我们的主动权在哪里?我们是否也会不明不白地被催眠而不自知?我想,这样的思考,就是影片最大的意义了。催眠大师观后感

影片中的徐医生,怎么都不会预料到,自己会被催眠。所以当他看到洗手间溢出的满地水时,就已经开始不淡定了,因为他怕水。大量的水,已经触动了他的潜意识,而潜意识的能量是很难靠理性的大脑控制的。

所以,在后来,在一轮又一轮的反复较量后,在徐医生已经非常疲惫、清醒意识开始减弱时,在任小妍一遍又一遍,增加一个又一个的关键词“502、3月3日、车祸、怕水、一男一女、桥、伤害、对不起......”之后,终于,足够多的线索迅速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网,缩小范围、精准定位,徐医生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他

无从选择地进入到了自己的潜意识,内心最深处的伤痛记忆。

当故事完整地被讲述之后,徐医生终于面对了真实的自己,一个他无法原谅的自己。在真实的自己面前,他放下了所有的伪装和防备,请求任小妍帮他转达他的爱与歉意。而他也因为自己的真实和勇敢,得到了救赎。

影片的结尾,是整个电影的高潮和升华。当任小妍的真实身份被揭开,相信所有人的心,都被狠狠地揪了一下。这才明白,之前的任小妍,为何经常会有古怪的表情和抑制不住的隐隐的悲伤。

最后,影片结束在徐医生和任小妍的对话中。徐医生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原谅我”,任小妍在沉默了一刻后,说出了整个影片的点睛之笔:“是的,没有人能够原谅你---除了你自己”。接着,镜头从两个人噙满泪水的双眼,移向了远方的夕阳。

虽然整部影片,充满了阴暗的色调和恐怖的气氛,可我收获的却是满满的爱和救赎。影片中的故事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角度。故事中的徐医生,背负沉重的罪恶感无法自拔,可他是幸运的,他最终借助催眠技术,疗愈了自己,获得了重生。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够如此幸运,愿意花时间了解真实的自己,有机会疗愈内心的伤痛。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不是孤儿,也不曾失去至亲,我好得很,无需治疗。可是你敢保证你这一生不曾有过失落和伤心,不曾有过自责和内疚吗?其实,被别人催眠不自知并不是最可怕的,被自己催眠而不自知才是最危险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催眠大师,能够自我催眠、逃避现实的是我们自己,能够主动醒来、获得救赎的,也是我们自己。

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规则,一种是外在的物质世界,包括经济规律、社会制度,我们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学习和适应这种规则;另一种规则则是内在的精神世界,它包括我们的心理机制、意识和潜意识、心灵的运作规律。这样的一个精神世界,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就一直伴随我们,它支配着我们的念头、形成我们的思维模式,操控着我们的情绪,甚至改写我们的命运,而绝大多数人却对此一无所知。就好像,我们进入到了人生这样一个大的游乐场,买了门票,开始游戏,可是我们却只知道一半的游戏规则,你要怎样赢了这场人生的游戏呢?

不管影片当中的催眠技巧是否科学,故事是否真实,我都会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尤其是我们中国本土的国产电影,从编剧到制片到导演到演员,都是中国人,除了赞叹还是赞叹。当物质世界逐渐得到满足,人们必然会主动探索精神世界,这是时代的大势,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部影片,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世界、关注自己的心灵。更希望有一天,心理学能够在中国广泛普及,到那一天,我们可以不再称个案为“病人”。因为,从根本上讲,心理问题并不是病,它只是我们内心深处,不被了解的伤痛而已。

第四篇、从《催眠大师》走近催眠

催眠大师观后感

第五篇、催眠大师影评

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节奏分析

虽然本人在看此片之前一直不太看好国产片,但在看完此片后,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良心之作,接下来就谈一下影片节奏。

影片以主人公徐医生(以下用‘徐’作简称)给一位患者治疗开始,从一开始就抓住观众的眼球,昏暗的灯光和沉闷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惊悚的氛围。之后影片很自然过渡到徐给学生做演讲,在演讲这一部分,突出了徐充分自信这一形象,也点出了恍惚催眠和清醒催眠这两种催眠的分类,为后面做好铺垫。同时也看出徐的治疗方法只重结果,而这在人性的角度对患者是残忍的。接着方教授给徐介绍任小研(下用‘研’作简称)这一“病患”。在徐和方教授上车后,徐显然恍惚了下,接着放弃开车改不行去吃饭,但接下来的事影片并没有交代,留下了一个悬念。

在徐的诊所里,他的助理Amy提醒他还有一个患者时,影片刻意营造的光影效果使Amy好像带上了一个面具,此处是一个暗示。之后徐去见研,研背对着徐,利用钟对徐进行催眠,使徐忘记研的真实身份。接下来研以一个患者的身份面对徐,给徐讲故事,同时进行大量清醒催眠的暗示工作。徐开始对研进行第一次催眠,在研快要暴露身份的时候,研用牙签扎自己的手,清醒过来,同时完成对徐的反催眠。之后两人互相先后催眠对方,但每次研在快暴露自己身份的时候,靠着之前的准备,清醒过来。最后研掌握了最终的主动权,对徐进行了彻底的催眠,把徐带入了他用自我催眠而忘却的记忆中,治疗研的心魔。至此,两位催眠大师对决谢幕。

接着影片用大量的闪回和放大细节的处理,揭示徐被催眠的细节以及研从催眠中自我清醒的方法,同时交代了研和其他人做这一系列事情的动机。

从整部影片的节奏来看,影片脉络流畅,并不拖沓,并没有让人感到无聊的地方。特别是在两位催眠大师“对决”的时候,没有多余镜头,到处充满暗示,加上出色的音效,纵使有人可能会猜到影片的结局,但也绝对会耐下心来观看。

在影片的结尾,影片的节奏慢了下来,在一首歌的时间里,交代了之前留下的悬念。影片的节奏总体是先快再快最后慢,比较符合大众的观影习惯。

第六篇、《催眠大师》之我看

催眠大师观后感

催眠大师

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着部电影:

1、为什么心理医生徐瑞宁不能治疗好自己的创伤?

2、顾洁如何帮助徐瑞宁治疗心理问题?

从整部影片中我们看到,徐瑞宁一方面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医生,帮助很多人解决了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却严重的自残行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裂人格呢?这个要从他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来说,他的创伤事件就是自己酒后驾车出了事故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和朋友,但问题是亲人和朋友死了,自己却活了下来,对此,他感到深深的自罪。别人安慰他说:这不是你的错。这让他更加感觉就是自己的错。别人说:你已经尽力了!他自己却知道自己并没有尽力!而这件创伤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从徐瑞宁的意识中淡忘了,但是记忆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抑到了潜意识当中。科普一下,什么是压抑。压抑最早被弗洛伊德提出来,是防御机制的最常用的一个。当某件事或情感不被当事人所意识接受的时候就会被压抑进潜意识,但并不意味着事件的消失,而是被暂时的储存,当被激活的时候就会重新跳出来。徐瑞宁表现在现实中的症状就是:恐水、自残这些分裂的人格。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我怕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怕黑。所以我们看到徐瑞宁一方面表现的优秀而自信,另一方面却有严重的分裂症状。徐瑞宁不能够原谅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所以内心情感一直被压抑着,活在自责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没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第二个问题:顾洁如何治疗徐瑞宁,如电影所说,徐本身是一位

优秀的催眠师,对各类催眠疗法了如指掌,采用常规催眠对他是无效的。那么怎么办?方教授最后的解释很到位。先不断地打击他的自信心,在他最薄弱的时候将其催眠。我们看这个局是怎么来设置的。

首先,方教授告诉他这个病患有阴阳眼,增加了一些神秘,之后打电话给沈立,她也警告徐最好不要接这个案例,但是这更加增加了徐的治疗欲望:我不允许自己的病患进去跟出来是一个样的!而顾洁则抛出了几个超自然的故事,而使用的方法就是:暗喻。第一个玻璃弹珠的故事暗喻的是死亡,葬礼。第二个肇事司机的故事暗喻的是:车祸、生日(3月3号),车牌。看似徐瑞宁在通过不断的科学解释来反驳,其实也是顾洁在不断地植入信息的过程。当时机成熟,徐准备催眠任小妍的时候,任小妍为了不被真正的催眠暴露身份,于是采用了牙签来刺激自己回到意识中。醒来后说了一句:一片大水池!这是个反催眠,在催眠状态下的徐也处在注意力集中地情境中,所以被任小妍轻易催眠。

第七篇、催眠大师

催眠大师观后感

第八篇、催眠大师

催眠大师观后感

《影视宣传与发行》结课作业——电影《催眠大师》营销全案总结

专业(班级)11导演(制片管理)

姓名孙志威张墨

指导老师靳丽娜老师

一、影片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片名.............................................................................................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故事梗概.....................................................................................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人物关系图.................................................................................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主创人员.....................................................................................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发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档期.............................................................................................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每日排片场次...............................................................................................................4(三)发行范围.......................................................................................................................5三、宣传........................................................................................................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物料.............................................................................................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活动...............................................................................................................................5(三)媒体报道.......................................................................................................................5(四)社会化媒体互动营销...................................................................................................7(五)衍生品及促销...............................................................................................................8四、总结..........................................................................................................................................9

电影《催眠大师》营销全案总结

一、影片简介

(一)片名:《催眠大师》英文名《THEGREATHYPNOTIST》原名:《催眠档案之彻夜未眠》

(二)、故事梗概:《催眠大师》讲述了恍惚催眠大师徐峥因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时常处于精神恍惚边缘,随着病情的加剧而开始伤害自己,他的好友不忍心看其这样,让其曾同班同学清醒催眠大师莫文蔚扮成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治疗,治疗过程惊心动魄,双方都展现了高超的催眠技术,并在这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相互治疗,最终使徐峥成功被治疗。

(三)人物关系图:

(四)主创人员:催眠大师观后感

导演:陈正道

主要演员:徐峥-----徐瑞宁

莫文蔚---任小妍(顾洁)吕中-----方教授王耀庆---骆雨松胡静-----陈婷管乐-----沈立杨凯迪---Amy

发行版本:2D/3D出品公司: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金知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制作团队:1、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2、北京金知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发行团队:1、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2、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催眠大师观后感

3、.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4、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5、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票房收入:《催眠大师》于2014年4月29日上映,在四天内票房过亿,至5月11日,上映13天的《催眠大师》票房突破两亿元,就此刷新了国产悬疑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至5月21日,票房超过2.5亿元。

制作成本:1000万人名币

二、发行

(一)、档期:定于2014年4月29(接档五一黄金期)

(二)排片场次:(2014年4月29到2014年5月10日)

(三)发行范围:中国

三、宣传(一)物料海报

梦幻版海报3月7日

执迷”海报3月20日

创世纪版海报4月23日

预告片:(具体视频见物料文件夹)

预告片14月30日概念版预告片3月15日野心4月29日

(二)活动

开机2013年杀青2014年1月北京新闻发布会2014.2.20上海新闻发布会2014.4.26首映2014.4.29(三)媒体报道

在多部闯入五一档的影片中,《催眠大师》赢得的口碑最高。影片讲述的就是徐峥这位催眠师和自称能看到灵异事件的女病人莫文蔚之间发生的超级大脑对决。而随着每一层催眠的深入,女病人身上越来越多的秘密被挖掘,但当傲娇的催眠师以为自己即将破解对方心底防线时,却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圈套中。看片过程中,不少女记者都非常紧张。这个过程不仅挑战你的心理,更考验你的智商。

《催眠大师》领跑五一档

年度烧脑悬疑制作《催眠大师》已于4月29日强势登陆全国各大院线。在黄金时段未到来之时,《催眠大师》首日便获得2000万的超高票房,不少媒体、影评人认为《催眠大师》缜密的逻辑设计和恰到好处的节奏把控一扫此前国产悬疑电影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