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论“亲和力”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一)

论“亲和力”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一)

详细内容

辅导员工作,是开导人的思想的工作,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在当今大学生主体意识发达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辅导员仅靠来自于行政权力的影响力来带领大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沟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前提便是“亲和力”。拥有较高亲和力的辅导员,才会拥有宽广的胸怀,将感情融洽在工作中,关怀体贴学生,博爱学生,感化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在学业和生活领域里获得成功。因此,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是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和工作职责,也是在当前形势下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需要及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新特点。
  [关键词]亲和力 辅导员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和”是一种道德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亲和力则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但现代社会崇尚竞争,常将人置于“不安”的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不安之中,总希望缩小人际距离,相互扶持,并由此获得公正的评价,这在当前学生中表现的也是十分明显。缺少“亲和”的感召力,思想政治工作容易流于形式,成为一种灌输。亲和力强的辅导员,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而且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并且在工作中往往会收到“不令而行”的教育管理效果,使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全面发展。
  辅导员工作者的“亲和力”,实质上是指辅导员工作者以自己特有的素质,在辅导员工作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增强“亲和力”,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新的特点。尤其是在高校,更需要通过这种亲和力,在师生员工之间搭起一座心灵和情感的桥梁。具备良好的亲和力,易与学生建立感情,甚至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屏障,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更好的效果。相反,一些过于严厉,缺乏亲和力的辅导员,尽管也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却难为学生所认同,学生不愿或不敢与辅导员沟通交流,时间一长,由于信息不畅,把握不到工作对象的“脉搏”,辛辛苦苦的工作也很难做到点子上去。
  一、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的方面
  1.真挚的情感
  辅导员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能真正地做到彼此间的接受和理解。许多事实说明,善于情理交融、寓情于理的辅导员,是最能产生工作实效的辅导员。因为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能产生极大的“亲和力”,从而使学生对某些道理不言自明,激发学生去自觉地实现共同的目标。
  2.赞扬与鼓励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赞美能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辅导员要学会运用适度的赞美的艺术,对应当给予赞美的学生给予适度的赞美。当然,赞美要言之有物,每个人都有其不足,每个人也有其所长,要深入挖掘学生品质、个性上的闪光点,不能虚浮空洞。鼓励会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给予的高期望值,从而提高对自己的定位。
  3.平等与尊重
  辅导员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把学生当成大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辅导员才易于把握学生的真实需要和兴趣,为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