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是流淌学生心田的甘泉(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幸福,班主任的岗位是崇高的,职责是神圣的,但同时也是艰巨的、复杂的。班主任的劳动就如“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一样,具有长期性、创造性。
【关键词】爱心;教育
【Abstract】Only was form master, then can be real to realize to be a teacher of happiness, the post of form master be lofty, job is sacred of, but also is that the Jian be huge in the meantime, plications.The labor of form master such as"water of carry song to carry dance, make goose egg the stone bee perfect" similar, have a long-term and create sex.
【Key words】Benevolence;Education
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学校工作,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幸福,班主任的岗位是崇高的,职责是神圣的,但同时也是艰巨的、复杂的。班主任的劳动就如“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一样,具有长期性、创造性。那么支撑班主任持之以恒地抓好班级管理的力量与方法的源泉在哪里呢?那是爱!爱心是流淌学生心田的甘泉。
1.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更是产生一切教育艺术、技巧和方法的基础和前提。但教育方法不可能是纯技术性,一切教育方法必须倾注爱心、灌注感情,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人非草木,喜怒哀乐人皆有之,然而班主任就应把握住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进行工作,班主任的教育情感是伴随着教育意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并且随着教育意识和世界观的发展而丰富起来。爱是人的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情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就应该关心和热爱学生,这也是教育智慧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在关心热爱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技巧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尤其重要,而爱是师生交流的桥梁。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每天都要从师生关系中学习待人处事的原则。学生从班主任的方行举动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确实是用一颗赤诚之心以诚相待,他们才会向你敞开思想,向你讲心里话,你才有可能摸清他们的思想脉胳。教师只有怀着关心热爱的感情去接触学生,才可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从而把学生思想品德中的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爱人者,人恒爱之”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爱的满足后,会加倍地尊敬和信任老师,而教师在这种爱的激励下,也会加倍地爱护学生。这种师生之间的爱是相互反馈、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
所以说,爱是一切教育技巧和方法的源泉,是通往学生心灵的幽径,更是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的不竭动力。
2.施爱,要有原则
2.1 爱要真诚,无心之爱,不能生情,不能有感。
我任班主任之初,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我对她可谓“恨之入骨”,因为她不但长相可恶,有一双死鱼般的眼睛,而且成绩也很差,更重要的是她“纠集”了一批“死党”,与我公开抗衡,使我威信扫地,班级管理一度陷入困境。我深知欲摆脱窘境,应“擒赋先擒王”,于是我对她软硬兼施,一方面对她严加监督;另一方面尽量拉拢她,多表扬多鼓励而事与愿违,她们的对抗反而更嚣张,,我感到十分迷惑,无奈之余,我单刀直入地与她进行了一次次谈。我说:“我对你真是仁慈至尽了,该表扬的都表扬了,甚至不该表扬的也表扬了,给足了面子,你还有什么理由与我作对呢?”我得到的回答是:“我晓的,你对我都是假的,假惺惺的,你真正喜欢的是成绩好的。”
这件事,使平时自以为管理有方的我常常体会到:爱是教育的基础,爱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行动,披着爱的外衣的爱、是虚伪的,是经不起学生那颗敏感的渴望着师爱的心田的考验的。它的真面目终会暴露无遗,你得到的必然是轻蔑和嘲弄。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能教育孩子。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只有用真挚的爱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热情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的感情联系,才能使学生感觉到你的爱是一种纯洁无私的爱,才能领悟到你的一切都是对他们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