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收益观与传统收益观的比较(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本文从多角度对全面收益与传统收益进行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总结了全面收益的优势。
【关键词】全面收益 传统收益 区别 优势
1 全面收益与传统收益的区别
1.1全面收益体现的是实物资本保全观
全面收益体现的是实物资本保全观。在保全观念下,资本代表着所有者投入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只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所有者投入的实际生产能力不变,企业才能确认收益;而在已消耗的实物资产未得到重置之前,企业不能确认收益。
而传统收益则体现了财务资本保全观。在保全观念下,资本代表着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货币价值。只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持所有者投入的货币价值不变,企业才能确认收益;而在收入未超过原始成本的转移额之前,企业不能确认收益。
1.2全面收益的成本计量属性是现时成本
计量传统收益时依据的是历史成本,这存在着两点不足:一是在通货膨胀日益普遍的今天,历史成本原则使得生产耗费不能得到足额补偿,从而会造成虚盈实亏的现象,影响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二是历史成本原则的实行又与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的做法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计量全面收益时依据的是现时成本,符合现代会计目标的要求。这样做能避免出现生产耗费不能得到足额补偿、收入成本的计量属性不一致等问题。
1.3全面收益遵循的是经济活动模式
在经济活动模式下,收益被看作是某种经济活动的结果。只要产生收益的经济活动已经存在或发生,收益便可以得到确认,而不管是否发生了实际交易。按照这种模式所确认的收益,不仅包括企业己经实现的营业收益,而且包括企业尚未实现的、由于价格或预测的变动而产生的持产损益。这种收入确认模式能够更客观、更真实地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1.4全面收益的计算方法是“资产——负债”法
关于收益的计算方法,一般认为有两种,即“收入——费用”法和“资产——负债”法。
传统收益的计算适用“收入——费用”法。按照这种方法,收益被看作是所确认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将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同一期间的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即可得出收益。“收入-费用”法的使用使得资产负债表成了收益表的副产品。
全面收益的计算适用“资产——负债”法。因为收益的计量与资产的计量是不可分的,在这种方法下:收益的确定处于从属地位;收益的计量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收益表被视为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净资产变动情况的报表;收益表成了资产负债表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