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构建节约型社会(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就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将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改造成节约型社会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 东北 老工业基地 建设 选择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大国,也成为耗能大国。据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8.46亿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15.2%,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格鲁特曼的“增量资本产出率”,即从每增加1亿元GDP所需要的固定投资来看,我国“六五”期间是 1.8亿元,到了“十一五”前三年上升到4.99亿元,创造1元钱GDP需要投资五元钱。据世界银行统计,全年GDP只占世界4%的中国,其能耗水平则是发达国家的3倍~11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可以说,我们在向市场经济的迅跑中,彻底诠释着发达国家初期的生产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然而,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正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资源的过度开采支撑了国家高速发展的数字,但也将快速的失去资源禀赋的地区优势;而且,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承载了大量的城乡人口,基础实力不强将使其竞争力减弱;同时,就业压力增大将使产业工人成为社会更加不稳定的因素;加之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使得这里可持续性发展艰难,因此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节约型社会已经迫在眉睫。
二、资源型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思考
1.与其他类型的城市相比较,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这里资源相对富集。尽管这里的主导资源量逐渐递减,但所有的总量仍然很大,在全国的位置仍然举足轻重。
2.东北老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早期建立的工业基地。在建设初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开发建设基金,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工业基础。
3.存量资产巨大。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企业拥有大量的厂房、设备、公用设施等存量资产,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有的资产处于闲置状态,盘活利用的空间十分广阔,为进行资产重组,大力发展混合型所有制经济,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机遇。因此,资源型城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
三、资源型城市向节约型社会转型的步骤
1.强化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教育,树立地区全民的规范式的节约理念。从经济学角度看,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受到资源的制约。与发达国家在资源方面的充分利用相比,我们还做的很不够。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不能因其资源丰富,就不顾自然、不计代价、不为未来、竭泽而渔、竭矿而采,这样不仅会很快消耗城市资源,尽快衰竭,也会加大全社会资源的供给压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东北老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考虑,也是对长远经济发展的理性考虑。同时,也要教育全社会形成崇尚节约、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