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企业文化对接实验
详细内容
问题的提出纵观国内外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与企业文化对接这一领域的研究很有限。首先局限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简单对接,未能解决校企文化差异的深层性问题;其次是文化对接没有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层面——价值观[1-2];第三是以往研究课题总量偏小,成果少,特别是缺乏有企业参与的研究和较大范围有系统的实验。
1)校企合作。这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体制。其内涵是院校与企业利用各自资源优势,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把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结合起来,共同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是一种既有利于学校育人,又有利于企业用人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以学校为主的国家、地区,校企合作是决定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环节。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是由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清华大学张德教授认为,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就是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统一的行为准则、沉淀的职业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素质。
3)对接。“对接”的概念,《现代汉语辞海》解释为“事物之间相互连接”。是指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中,与物质、技术、制度层面对接平行进行的文化层面的相互交流、互动和共融的过程。这一对接是非物质层面的对接,但也和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制度共建中的对接密不可分的。舍此,校企合作将停留在合作的初级阶段,难以达到文化层面的制度创新。本课题研究的文化对接包括对接的主体和对接的内容、载体、途径方法和互动模式。
本文试图突破前期研究瓶颈,在深入调查校企合作企业文化对接现状的基础上,以工作价值观为引领,探索“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实施内容、方法、路径和载体及微观层面企业文化渗透到各类课程教学中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实验过程背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院开设,基本涵盖了全校90%的专业。(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