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凸显科学思维训练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凸显科学思维训练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详细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将知识传授与科学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是有益的。本文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实施环节、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中开展科学思维训练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分析了科学思维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课程教学中开展科学思维训练有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科学思维;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讨式教学大学教育带给学生最宝贵的财富并不完全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是人类获得知识、发现知识的基本思维方法,也是人类创造新技术、新发明的基本思维方法。每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不闪烁着科学思维的光芒。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如果只着眼于知识点,忽视这些结论是如何产生的,关键的突破是如何取得的,学生就无法了解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极富思想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而思维方法正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缺乏对知识发现过程的感悟,也导致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淡漠,难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通过教学设计,恰当地把讲授具体课程内容与训练科学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是必要的、有益的。

通过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发现的过程和规律,可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这也应该成为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网络(原理)是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其中有大量鲜活的反映科学思维特点和规律的案例。受教育部专项研究课题“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在高等学校教学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的资助,我们依托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进行了探索,研究的问题如下: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专业课程中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面临哪些挑战。1教学方法改革——科学思维训练的基础要在授课中达到既传授专业知识又训练科学思维能力的双重目标,首先要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采用了研讨式教学方法,将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课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形成发言稿或PPT。课内,师生之间展开讨论,梳理、归纳和总结学生提出的方案,去除其中不合理、不完善的细节,提炼出共同的原理和方法。随后,在实践环节,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这些原理和方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布置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将师生互动和研讨延续到课后。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能给学生带来很强的现场感,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都有比较显著的提升。(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