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地方志计算机数据库建设初探

地方志计算机数据库建设初探

详细内容

21世纪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对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十五”规划纲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产业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闻出版业要把互联网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地方志系统要顺应这个趋势,加快地方志资料库数字化建设步伐,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志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把原书本式的地方文献建设成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码式文献,建立地方志数据库,提高人们对地方志的利用,增强地方志的社会服务功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志书看作是资治致用之书。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地方志作为一种资料性著述,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发挥了有益的作用。地方志是经过考证,能反映地方社会科学、文化、经济、人文地理、物产、矿业等多方面的系统性资料,地方志资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我国很多重大的科研成果都得益于地方志资料。地方志是一座内容丰富的文献宝库,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七一” 讲话中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①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意义重大。

仅以奎屯所在的“金三角” 区域(包括兵团农七师和区、州驻市单位)为例,已出版的地方志书、部门志、专业志以及年鉴和各类地情书籍就达几千万字,读起来用起来有诸多不便。因此,地方志资料库建设如果仍满足于原来的图书收藏方式,势必要影响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当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这就是建立地方志计算机数据库,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地方志资料库加以改造,实现资料库数字化,光盘存储、网络共享、自动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