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用电子计算机对健康人嗓音微扰值及谐噪比的分析

用电子计算机对健康人嗓音微扰值及谐噪比的分析

详细内容

测试对象和录音声样:选8名健康中学生,男3例、女5例。年龄为17~19岁。受试者必须无喉及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录音声样选用元音i音。
用丹麦B趾K2619型麦克风录音,丹麦B反K7006型磁带机记录声样。受试者口距麦克风约2伙m。测试前让受试者作发音练习,其舒适发音时声强级保持在70一79dB(spL)。用北京长城无线电厂生产的sJ一2型声级计监测环境噪音,环境噪声要求小于45da(sPi)。将声样经A/D转换后输人IBM一PC微机,对声样中最平稳的声段进行分析。
关于嗓音的产生有多种学说。多数人认为:嗓音的产生是喉内外肌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相对保持一定张力,计算机硕士论文当声门下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冲过声门时引起声带及其附近的空气柱发生振动,在柏努力效应及反馈系统的参与下,声带及其表面粘膜便产生有规律的运动,如此便产生了嗓音。男人、女人、老人和儿童的声带均有自己特定的振动频率。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声带各有一定的运动周期,这些周期都是相对稳定的。声带运动周期发生改变,嗓音也随之发生改变。嗓音产生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都将对嗓音产生影响。仅由于嗓音改变而到喉科就诊,是声带癌、喉麻痹等喉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条件。传统的嗓音评价方法大多是对声带的肉眼检查和对患者嗓音音质感觉的主观描迷。音质感觉的测试分析有助于区别正常和病态嗓音,但对这些病例进行重复性检查则很难取得确切的评定。语图、声印的应用虽能起到客观记录作的需要。过去由于嗓音分析工作中数据多,工作量大使得这项研究很难在临床开。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嗓青分析研64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
Lieberman2961年就开展对人嗓音频率微扰(Jitter)值的检测,他提出健康人嗓音Jitter值绝对值>0.sm二。继之Kitajima[211976年报告T健康人嗓音S五immer值的检测结果为0.04~o.ZzdB。Horllt311980年对上述两个参数进行综合试脸,计算机职称论文发现低音强发音时其Jittel值大于轻发音和高声发音。Yom。1983年应用谐音与噪音比(H/N)方法进行嗓音分析,认为该方法可象电测听计对耳聋病人进行治疗前后对比那样对音哑病人进行疗效对比,且方法简便而易掌握。
本文用IBy一PC电子计算机对8名健康人嗓音的Jitte:值,shim二e:值以及H的检侧结果与国外报导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证明:利用嗓音Jitter值、s七i‘mer值及H/N比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嗓音进行科学、准确和客观的分析。临床可以用该方法对喉癌、喉息肉及声带麻痹等各种喉病进行分析研究以判别声带受累程度及病情的变化。由于临床中病变的部位不同常出现局部病变较重而嗓音变化较轻的偏离现象,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用Jitter、shimmer和H/N检测方法检测声带病变效果最好。(本文承蒙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工程教研组及东北工学院电子教研室的大力帮助特此致谢)。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温馨提示:以上为我公司为您提供的部分计算机小论文,如需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硕士论文,计算机职称论文请您联系我们客服,或拨打咨询热线:021-585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