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详细内容
一、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既不同于中职教育,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强调的是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应第一岗位的就业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计算机课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学科,它是培养学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高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下面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建立符合高职非计算机教育教学特点的教学和考核体系。
(一) 教材内容与现实社会有差距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材种类繁多,然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不能紧跟市场发展的需要,早己不用的软硬件依然还在书中一版再版,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的下降。比如早已淘汰出局的软盘,现在学生已经不知道软盘为何物,但不少教材中都把软件一部分重点,并多次出现在课后的习题中。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组织上课一线的老师参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材编制工作。首先,约定一个时间,把这些老师聚在一起开会,探讨怎样上好这门课,怎样使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并把这个会议记录传达给参编教材的老师,使教材符合学生的需要,跟上时代的变化。
(二) 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模式都一样很多高职院校都有普高生班和三校生班,但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都一样。一般普高生底子薄,应重点讲基础部分,而三校生底子厚,应重点讲深层次的应用。不同的班级应因班而异,分层教学。如何做到因班而异,分层教学。好多普高生基础比较弱,连基本的打字指法也不对,打字时只用一个食指在键盘上按,所以除了要教他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教他们最基本的打字指法,各个键的功能等。在其它如Windows,Office 办公软件等基础知识方面,也以最基本的操作为主,不再深入。但对于三校生而言,基础较好,好多东西已经在高中时已经学过,所以我们再讲基础知识,他们就不感兴趣了。所以,我们要深化,比如,在讲计算机硬件基础时,可以讲讲电脑如何配置,在介绍软件基础时,可以讲讲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如ghost 等的使用。在讲Word 时,可以深入到论文排版中的不同章节页码和页眉页脚的设置,一些特殊图案和字符的制作等。
(三) 基础教学与应试教育的冲突很多上计算机基础课的老师也是等级考试的辅导老师,所以很多老师把上课的重点关注在等级考试的内容了,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虽然过了等级考试,但毕业时还不会制作应聘信和自荐书,实际操作能力不足。我在一级辅导时还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有些学生打字时,只用左右手的两根食指进行打字,试问面对这样的班级,这样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打字都不会,这个教育是否有问题。一级过了,但一级以外的什么都不会,这是我们应当避免的问题。当然对于非计算机学生,计算机一级考试是要通过的,所以这一级考试的内容还是要讲和辅导,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加强指法练习,对于一些常用的操作也要重点讲解,如应聘信、自荐书、毕业论文的排版、简单的个人网页的制作等,否则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很难跟社会接轨。
(四) 计算机知识没有和学生专业衔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只是为了应付等级考试,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这么想的。这种孤立于本专业进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未能使学生形成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达到较高的实际应用水平。与本专业教学脱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往往没能很好地与本专业教学协调衔接,最终只能让学生简单认识计算机,不能更好地应用于本专业,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和促进本专业的发展。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使计算机知识能为其专业知识服务。而计算机等级考试只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性非常强,考试只能反映学生所掌握计算机知识的一部分,不可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实际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平时作业成绩、课堂实践成绩、考试成绩等按一定比例生成该学生的最终成绩,从而衡量该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的综合水平以及老师的教学效果。
(五) 考试与教学的脱节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考试完全脱节。考试内容太过于陈旧,而且期未考试主要是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反映,实际会操作,但不会写。基于上述现象,我们可以定制或自己开发一款计算机考试软件,跟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差不多,这样就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水平。
二、结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这过程中,有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碰撞,还有新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磨合,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挑战。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以计算机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论文由://shlunwen.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
相关文章链接: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