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详细内容
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何怡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思路改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论述了项目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对于改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思路;方法目前的高校课程设置中,几乎都开有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探索解决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大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尽管近年来我国教育投入较大,但地区教育水平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第二,与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面临着数量众多的学生,往往无法面面俱到地为学生排疑,课堂组织混乱的情况普遍存在。第三,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课程内容的日新月异,涉及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课程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更新,但实际上这样的要求却很难达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较大程度地制约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改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多种教学思路和手段,探索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1.基于分层次教学的思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用分层次教学:首先,对学生的分级。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异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需要注意的是,层次划分以三个以下为宜。其次,对教学内容的分级。由于专业的不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根据个人的专业背景及学习能力等选择合适的知识内容。再次,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分级。作为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对教学评价进行分级就是对教学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标准进行衡量。这样评价的结果能够科学地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进步幅度,为更好地制定教学措施提供第一手的依据。2.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将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教学任务中,通过指导学生对任务的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找出解决方法,最终完成任务,项目式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例如在计算机文档处理知识单元的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具体划分为五个教学阶段:第一,确立任务阶段。该阶段可以让学生对完成某一格式的文档进行规划。第二,准备阶段。重点在于要求学生熟悉学习背景,明确需要具备的能力,为介入项目阶段做准备。第三,实施阶段。主要包括计划、实施和汇报三个环节。第四,检查评估阶段。可采取自评、互评或者教师总评的方式。第五,结果应用阶段。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强调项目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3.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只有经过大量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问题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置于复杂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下展开教学活动,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解决或者以合作的形式来共同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三、结束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需要不断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努力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1][2](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任曰金.分层次教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刘荷花.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2):94-96.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