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详细内容
目前,素质教育已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作为计算机教学任课老师,同样不能忽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而且由于计算机教育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计算机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使笔者认识到,作为计算机教师,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那么,计算机教师应该怎样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引入和知识讲解的设计上多用心思。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都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知识在生活、科技领域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来阐明和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够从实例中体会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另一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也就是说,要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自动性,并且紧密联系生活,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计算机学科专业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计算机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针对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认真观察操作步骤,理清操作步骤,严格按操作规则操作,但不是对知识的复制,更应该创造性地解决操作问题。
三、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意志是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活动,对学习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学生的学习是艰苦、复杂的,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取得成绩。因此,教师要挖掘一切能锻炼学生学习意志的有利因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于追求、勇于探索的恒心。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这样学生才会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师可以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意志。在中职学校,有很多学生是主观上想学习,但学习意志力不够,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成功者的事例来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坚定的意志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教材特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各种软件、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和动画,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培养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计算机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做好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又是一个讲究配合、提倡合作的社会。一个不懂得合作单而打独斗的人,是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在计算机领域,更是如此。从WINDOWS操作系统到网络数据库,计算机上用到的软件,很少只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编写出来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态度。例如,在网站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个班分成若干个组制作不同网站内容,把每个组内工作细分为美工制作、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等模块。小组成员们围绕模块分工、变量的定义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协调网站整体风格。学生通过共同策划来解决意见分歧,相互帮助。当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网站的制作,他们的协作、沟通能力以及团队意识都会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