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再思考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再思考

详细内容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效果

  计算机辅助教学(Copm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 CAI,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计算机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另外,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学生可利用一定的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人机交互作用是计算机媒体所特有的,是幻灯、电视等单向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而且计算机辅助教育已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就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使用和效果上,反映却不尽人意。

  为此,笔者就当前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卫生学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初步分析和探索。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观摩课”的方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点缀,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自己开发课件,而开发课件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让课程紧,教学任务重的每个中专卫校临床教师都亲自去制作课件是很难做到的。一位计算机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谈到自己开发软件的经验时直言不讳:“虽然CAI是一个好的教学媒体,但也是一项需投入多(时间,人力,经费)而产出少的工作,它仅适用于教学中的评比、检查、参观、学习一类装点门面的场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确实了解到较多的教师一般只是在上公开课或评比课时,才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或者在校际交流会中交流课件才制作和使用。 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不高。

  由于大多数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由学科老师编写稿本,由计算机技术人员编程实现,开发成小型的教学软件,但这样做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科老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生疏,使得课件的最佳优势不能发挥出来,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因操作失误而失败;一些老师的课件制作过于简单,纯粹是简单的用银幕代替黑板,用键盘代替粉笔,把课本上的一些觉得重要的语句原样不动的搬到了屏幕上,然后一直坐在电脑屏幕前念。

  这样教师是不用吃粉笔灰了,但授课的肢体语言却少了,学生兴趣也没了;又或者课件界面制作得太复杂,内容太花哨,学生的注意力都在与授课内容无关的画面上,结果适得其反。总之最后的效果都达不到教师和学生的最初设想, 从而大大抑制了教师自制课件的积极性。 教学软件的实用性不强。虽然市场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教学软件,但是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并不多。针对医学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医学方面的教学课件不仅少之又少,而且也缺少生动形象的演示。由于受到少数民族地区客观因素的限制,一个中等卫校学生不可能对其所学的各种病例知识都可以观察、试验。因此,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对扩大卫校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其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想像力等都有很大帮助。另外,有的课件开发时,单纯追求直观和生动,忽略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只强调教师的 “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全部教学设计理论都是围绕如何 “教”而展开,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按照这样的理论设计出的课堂教学软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 大部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 再加上中专卫校课程多,在校时间少,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很容易进入一种“人灌+机灌”的新的课堂教学误区。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