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改革

详细内容

企业岗位调研网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制定数学计划企业学校一、前言2003年,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受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托,围绕“首都支柱产业未来5年人才需求状况”对北京的机械、化工、电子、汽车、金融、运输、通讯、房地产等重点发展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在我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两头”短缺: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大趋势十分看好根据信息化技术相对发达国家的调查结果以及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的分析,信息化人才的合理配置结构应为“金字塔型”,信息化领域中的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的比例,应基本维持在1:4:7的比例。
当前,无论是软件人才还是企业信息化中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在人才结构的配备比例上严重失调,由于低端人才短缺(即应用型人才-信息化办公应用人才、图形艺术设计师、网络安装与维护),使得大量的中端人才不得不从事一些非常低端的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上的一种浪费。另外,据调查,由于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人员在动手能力上的欠缺,在就业方面远不及职业教育培养的面向实际操作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应该填补低端人才培养的空白,成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从网上可看出,在广州市、南京市等城市,中等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就业形势是供不应求。面对如此的就业形势,五年来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却是大相径庭,问题在哪里?
目前计算机专业面临的问题俗话说:出口畅,入口旺。以就业带动入学,已是公认的道理。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一直是专业发展的拦路虎。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计算机应用及其专业教育的普及直接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已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经过了从八十年代到目前二十几年的计算机热,计算机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作为一种高级工具,被广大中、青年人所掌握。在单位中,原有的人员多数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不需要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员。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有明确分工专长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