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4例(一)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4例(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2006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4例,采用推拿治疗,结果:274例病人,治愈174例,好转68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88%。结论:采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
  ?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椎间盘是椎体之间连接部位,除第一、二颈椎间无椎间盘外,成人共有椎间盘23个。本病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易发于20~40岁青壮年,少年儿童很少发病,典型的髓核突发症不发生于老年人。临床上以腰椎4~5和腰椎5、骶1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我科自1998~2006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4例,采用推拿治疗,效果满意,现简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998~2006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4例患者中,男198例,女76例,疗程7~20天,均保守治疗。临床诊断腰椎3~4和腰椎4~5双椎间盘突出17例,腰椎3~4、腰椎4~5、骶1多间隙突出8例,双侧型26例,单侧型223例。?
  辅助手法:患者俯卧位,术者采用滚、揉、拿、捏等手法循环按摩,点按阿是穴、肾俞、膀胱穴、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达到理筋整脊、活血祛瘀、输筋通洛、行气止痛、补肾壮腰之目的,同时松解椎旁肌肉组织。?
  腰部扳法:屈膝屈髋旋腰法:此法使用于形体较胖者。在充分施行辅助手法后,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屈髋,术者用一手抵住患者肩后部,另一手抵髂前上棘部,把腰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动。在操作过程中,常听到响声,术后卧硬板床休息。牵引按压法:患者俯卧,两手把住床头。一助手在床前拉住患者腋部,一助手拉住两踝,向两端拔伸牵引约10分钟,术者立于病员一侧用拇指或手掌按压椎旁压痛点。用手法或机械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从而减低椎间盘内压力,甚至出现负压,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此法适用于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或经上述治疗方法无效者,牵引力度因人而异。?
  滚法:术者于背腰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法,直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复3次。重点在腰部可反复多次。?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0°以上,能参加劳动;②无效:腰腿痛或轻腰部功能活动改善为好转,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
  
  274例病人,随诊248例,失访26例,治疗时间最短为14天,最长为90天,治愈174例,好转68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88%。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腰椎间盘纤维环在后外侧较为薄弱,后纵韧带在脊椎的全长中都无间断,但自第1腰椎平面以下,后纵韧带渐渐变窄,至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宽度只等于原来的一半,腰骶部是承受动静力最大的部分,故后纵韧带的变窄,造成了自然性结构方面的弱点,髓核易向后方两侧突出。发生本病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或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外因则有损伤、劳损以及受寒着凉等。尤其是积累性损伤,是引起该病的重要原因。由于腰椎排列成生理性前凸,椎间盘前厚后薄,人们弯腰搬运重物时,由于受到体重、肌肉和韧带等张力的影响,髓核产生强大的反抗性张力,由此引起腰部过度负重或扭伤,就很可能使髓核冲破纤维环而向侧后方突出,引起椎神经根,马尾或脊髓的刺激或压迫症状。另外长期寒冷刺激,使腰背肌肉、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同时,由于肌肉的紧张痉挛,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升高,致使髓核突出。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椎间盘的退变或发育缺陷,加之外力的作用,造成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发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临床上根据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隐藏型(幼弱型),突出型(移行型),破裂型(成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