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肾衰竭,慢性;血液透析;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论文摘要:2003年1月~2007年12月对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血液透析室70例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心理、饮食、用药指导、动静脉内瘘保护等教育。结果进行健康教育的病人疾病知识增加,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护士自身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各种慢性肾炎、药物性肾损害、遗传性肾病所导致的尿毒病病人每年以一定的比例在增加,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全民医疗保险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尿毒症病人已经有条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透析治疗的目标也由原来的单纯延长寿命逐渐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转变。在提高慢性肾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健康教育对预防远期并发症,提高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健康教育不仅有赖于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对从事血液透析的医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血液透析室2003年1月~2007年12月对70例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病人开展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2月对70例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男39例,女31例;年龄19岁~79岁;高中以上35例,初中20例,小学1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24例,高血压。肾损害13例,多囊肾5例,肾结石7例。维持血液透析时间2个月至10年,自费18例,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52例。
2 健康教育内容
2.1心理指导刚开始透析的病人对透析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或由于经济原因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想减少透析次数,甚至不愿透析。血液透析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及病人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给予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教育,讲授原发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式、血液透析的基本理论以及透析的注意事项,并让做过血液透析的病人现身说法。合理安排病人的透析时间,将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对疾病有彻底认识、性格开朗的病人与心理状态欠佳的病人安排同一时间透析,以加强病人之间的交流。护士在其中起到引导和桥梁作用,以帮助新病人消除恐惧心理,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血液透析。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病人,由于透析费用高,再加上社会、家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使其在精神上、思想上造成沉重的负担和压力。病人可出现抑郁、焦虑、社会隔离、自我概念紊乱甚至绝望等。所以,病人来医院透析时,护士应语言亲切、态度和蔼,以熟练的技术为病人治疗,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使其关心、理解、照顾好病人,让病人得到家庭、社会的关心和尊重,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鼓励有能力的病人根据实际情况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甚至重返工作岗位,使其感受到自身价值,消除自卑感。
2.2饮食指导慢性肾衰竭病人的营养状况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和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非常重要。根据病人的每日食量、每日进水量、食物结构、营养成分比例、烹调方法、干体重控制情况、两次血液透析期间体重、有无高血压及控制情况、有无心力衰竭等来确定病人的膳食营养标准。向病人提供常用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手册,并标示出每100g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钾、钠、磷等的含量,便于病人查阅参考。原则上给予高热量、优质高蛋白、低脂、低磷饮食。保证1.0g/kg~1.5g/kg蛋白质摄入,因长期透析病人平均每天从透析液中丢失蛋白质6.2g。向病人介绍既促进食欲又不破坏营养成分,色香味美,有利于健康的事物烹调方法。
向病人反复强调水钠控制的重要性和超重的危害性,严格要求病人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加量控制在体重的3%~4%,最好家里购置1台人体秤,每天观察体重变化,以便于水分摄入的控制。逐步使病人接受长期控制水分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