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泉胶囊配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48例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观察缩泉胶囊配合心理行为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方法 将89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一心理行为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缩泉胶囊口服,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缩泉胶囊配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 遗尿;心理治疗;缩泉胶囊/治疗应用;儿童
遗尿症是小儿临床上的疑难病之一,本病大多病程长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1〕。近年来,笔者采用缩泉胶囊配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遗尿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02~2008?12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89例,其中男66例,女23例;年龄5~10岁,平均7.8岁;每夜遗尿1次者41例,2次者30例,3~4次者12例,4次以上者6例,其中隐性脊柱裂9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在发病时间、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2)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间歇发生尿床;(3)尿常规及中断尿培养无异常;(4)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见隐性脊柱裂;(5)排除夜间癫痫发作及泌尿道畸形者〔2〕。89例患儿均符合纳入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一心理行为疗法:(1)加强对遗尿症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家长认识到遗尿是一种疾病,并非是患儿不听话或故意所为,了解引起遗尿症的可能病因及对小孩的危害,取得家长和患儿的配合,安慰及鼓励情况下,进行疏导性治疗〔3〕。通过对患儿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减少应激原的刺激,完善其心理调节机制将有利于功能性遗尿患儿的恢复和正常人格的形成〔4〕。(2)闹钟唤醒疗法来建立条件反射。首先家长掌握患儿遗尿的规律,在常发生遗尿时间前的0.5~1 h闹钟,需家长听到铃声后通过用声、光、温或冷水毛巾刺激患儿,使患儿在彻底清醒的状态下到厕所排尿。这种方法是将唤醒的铃声与膀胱的充盈的刺激同时出现,大约经过3~6个月的训练后,逐渐形成条件反射〔5〕,患儿可由被家长唤醒,过渡到被闹钟唤醒,最后停用闹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而自行排尿。(3)调整生活、饮食习惯。患儿16:00以后少饮水,晚饭少吃流汁、冷、辣、甜、咸及刺激性食物,也不宜吃利尿的水果。
观察组在心理行为疗法的同时配合给予缩泉胶囊(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Z199901039)口服。5~6岁每次3粒,每日3次;7~9岁每次4粒,每日3次;10岁以上每次5粒,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组间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1)痊愈:遗尿停止,小便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2)好转:基本可自控排尿,遗尿次数较前减少,夜晚偶有遗尿;(3)无效:较治疗前无改变,不能自控排尿〔2〕。
2.2 治疗效果
1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尿频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遗尿症患儿的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均予心理行为疗法,观察组加用缩泉胶囊口服,疗程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