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一)

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肺水肿,高原性;诊断;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近期收治的2例高原性肺水肿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例高原性肺水肿患者均在短期治愈。结论 高原性肺水肿的诊断并不困难,熟悉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特点是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肺水肿,高原性;诊断;治疗

高原性肺水肿是由急剧缺氧引起的高原地区特发病,起病急,病势凶险,死亡率与当地医疗条件及是否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有关,现将近期收治的2例高原性肺水肿病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30岁,从平原乘车再次进入高原。途中因受凉后出现头痛、阵发性咳嗽,自服感冒通坚持乘车,于次日晚抵海拔3200m处,已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唇、指甲发绀,咳大量血性泡沫痰。查体:T 38.2℃,P 122次/min,BP 130/80mmHg,R 25次/min。急性病容,不能平卧,双肺呼吸音降低,满布湿音。实验室检查:WBC 14.0×109/L,N 72%。X线片示双肺野有边缘不清的云絮状阴影。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各项检查,诊断为高原性肺水肿。给予半卧位休息,以6~7L/min鼻导管给氧,并通过65%酒精湿化,氨茶碱0.25g溶于50%葡萄糖液40ml缓慢静注,1次/d,青霉素640万u静滴,1次/d,吗啡5mg肌注等综合治疗,第3天病情明显好转,第6天治愈。

例2,患者,男,36岁,从平原乘飞机再进入海拔3200m的高原地区。当晚出现头痛、气促、失眠。根据病史和症状,诊断为高原反应,嘱其注意休息,予间断吸氧后好转。次日晨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阵发性咳嗽,有少量泡沫痰,烦躁不安。查体:T 37.2℃,P 100次/min,BP 120/70mmHg,R 18次/min,唇发绀,双肺呼吸音降低,可闻及湿音。实验室检查:WBC 7.2×109/L,N 65%。X线片示双肺野有密度较淡阴影。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各项检查诊断为高原性肺水肿。给予半卧位卧床休息,以3~4L/min鼻导管给氧,并通过50%酒精湿化,吗啡5mg肌注,盐酸纳洛酮0.8ng溶于10%葡萄糖缓慢静推(10min),青霉素80万u肌注,2次/d。第2天病情好转,第5天痊愈。

2 讨论

2.1 致病因素 高原性肺水肿致病因素相当复杂,涉及面广,主要概括为(1)发病地区的海拔高度:人只要急速上到海拔3000m以上,无论何地区均可患此病,只不过因时、地、人的各方面条件不同而有不同发病高度和不同发病率。(2)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均可患或轻或重的高原性肺水肿,但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可能高一些。(3)初入或重返高原:无论是初次或再次进入高原,或者已在高原生活进入更高地区均可发病。本病在进入高原1~7天内发病,但有短至3h、长达10天以后发病者。(4)进入高原方式:无论是乘车、步行或乘机进入高原均可发生本病,但进入高原速度越快,发病率越高,因此,阶梯适应对预防本病有较大作用。(5)发病季节:任何季节、任何月份均可发生高原性肺水肿,但一般说来冬春季发病较多。(6)劳动强度:进入高原无论担任何种工作均可患本病,但以担任重体力劳动发病率高。(7)种族差异:世居高原民族时间越长,可能由于他们的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P50缩小,氧与血红蛋白易于结合的缘故,因此他们的发病率较少,但尚有待多方面调查证实。(8)上呼吸道感染(上感)、肺炎、高原反应及精神紧张、恐惧、酗酒、丰餐、腹泻等诱发因素:上感诱发高原性肺水肿可高达30%,特别是伴发热时,可有头痛、心慌、气促等高原缺氧症状或使这些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