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马克思主义>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一)

试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丰富;发展
  论文摘要:毛泽东提出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路线,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的思想,阐述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理论,提出了群众路线是马竞思主义认识论的新结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一、毛泽东提出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路线
  毛泽东继承了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及其哲学理论的灵魂,也是毛泽东认识论的核心。用“实事求是”表达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是毛泽东的一个理论贡献。
  首先,它明确了认识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原则出发还是从客观事实出发,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认识路线的根本分歧。毛泽东认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我们的工作指针,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只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其次,进一步阐述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突出了实践的观点,阐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实现了认识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最后。进一步明确了认识的目的。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毛泽东十分重视理论的作用,反复强调人们不是为了认识而认识,认识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实践。他曾明确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毛泽东对认识目的的深刻阐述。
  二、毛泽东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观点是认识论的基础,毛泽东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第一,规定了实践的本质、形式及各种形式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指出:实践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活动,把实践看作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毛泽东还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看作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这三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第二,指明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毛泽东指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离开了人们的社会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还明确提出了真理标准的唯一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问题的一大贡献,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