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稿》中“共产主义”问题的一些论述(一)
详细内容
[摘要]马克思在《手稿》中为解答“历史之谜”以异化劳动为突破口,对共产主义作了论述。将劳动作为人的本质规定,否定了“粗陋的共产主义”,通过对异化劳动以及私有财产的彻底扬弃,使人的自身本质重新复归到人的存在之中。共产主义所提出的人的解放思想也为当代社会人类生存危机以及人类文明危机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 异化劳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20世纪30年代相继发表至今,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与争论。在《手稿》中,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国民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三种收入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下劳资对抗的经济基础,说明了国民经济学的功绩和虚伪性,尝试探索经济学的诸范畴,为研究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初步基础;马克思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异化概念作了根本的改造,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并以此为基础阐发了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即扬弃私有制,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批判了平均共产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的错误;同时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体系作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指出其历史贡献和根本错误,为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一、对马克思之前的“共产主义”的批判
“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这是马克思考察共产主义的出发点。他把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作为克服异化,扬弃私有财产,实现共产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认为在这之前的“共产主义”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并对此作出了批判。
马克思认为“粗陋的共产主义”虽然否定私有财产,但它没有认识到私有财产的本质,它只是用普遍的私有财产来反对个别的私有财产,使人人都成为私有者。这种本质上追求私有财产平均化的共产主义,把物质的直接占有看作生活和存在的唯一目的,每个人都为了取得自己的一份财产而劳动,在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是没有区别的。这种对私有财产的否定实质上不过是从私有财产出发的一种否定,是没有占有私有财产的人对占有私有财产的人的嫉妒,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但绝不是倒退到私有财产不发达前的状态,也就是说积极扬弃是承认和理解在私有财产的异化形式中包含的积极的本质和结果,而不是抽象地否定它。另一方面,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不能只看到物而看不到人。共产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解放,而不是追求对物的占有,只有人和人自身活动的解放,才会有人对于对象世界的真正占有,也就是占有关系的解放。作为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不是从抽象的人和人性出发,而是从具体的人的需要出发。人的复归不是空洞的,只有深入研究在劳动、实践的历史发展中所产生的人的本质,研究人在私有财产下仍然得到发展的积极本质,才能真正理解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