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大学对政府生态决策的参与(一)

大学对政府生态决策的参与(一)

详细内容

  摘要:大学参与政府生态决策具有平台优势和理念优势;可以通过提供政策建议、学术思想、宣传动员、效果评估、人才输送等途径参与政府的生态决策;对社会的进步和高校自身建设都有推动作用。伴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型,政府决策的内容也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决策主体不仅仅单纯考虑本群体利益,而将延伸到自然与人类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生态决策;平台优势;理念优势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participates the government ecosystem decision to have the terrace advantage and principle advantages;Can pass to provide the policy suggestion, academic thought, publicity to mobilize, result valuation, the talented person transports etc. the path participate government of ecosystem decision;All have the push function to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oneself of the high school constructions.Aompany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 the way, the contents that government decision also will take place the important variety, not only make policy the corpus only pure consider the origin the munity benefits, but will extend nature and the mankind's mon benefitses.

  Key words: ecosystem decision; flat roof advantage; thinking advantage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环境以及国内越来越高的民主要求的背景下,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纵观我国多年来政府决策科学化的进程,最主要的成效是实现了由经验决策为主向科学决策为主的战略性转移。
  决策往往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世界发展到今天,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作用下,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而大自然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的无所顾忌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和报复,因此,中国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出了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以实现人类的代际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型,政府决策的内容也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决策主体不仅仅单纯考虑本群体利益,而将延伸到自然与人类的共同利益。
  
  一、生态决策的涵义和内容
  
  生态决策是指在开发和发展决策中把生态环境因素作为决策的最基本因素之一,把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干预程度、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统一作为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内容。生态决策的实质是人类为维护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的有序稳定运作的决策行为,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生态决策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第一,观念认识层面:决策者认识到生态环境因素在决策中具有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操作实践层面:决策者和开发者在开发实践中运用生态环境科学的规律,重视生态环境对于开发的承载能力、开发对于生态环境的干预程度、开发和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可持续性等问题并且建立相关的行为机制;第三,预警监督层面:国家和社会建立开发决策和实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警监督机制,以便及早发现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提出对策;第四,生态补偿层面:开发决策者负有对由于开发决策和实践不当造成的生态环境负面效应进行补偿的责任。生态决策的这四个层面从体制上确定了在开发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处理开发决策与环境保护的行为体系、处理资源开发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监督机制,要求开发和发展从观念到体制走、人、社会、经济和环境同步良性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二、大学参与政府生态决策的优势
  
  根据现代大学的功能及其参与行政决策的特殊性和行政决策本身的特点,我们认为,大学参与政府生态决策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结合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统一配置和组织协调全校多学科专家,对相关现实问题进行多层次、系统性、综合性的理论与政策研究,形成有创见的新观点、新认识、新思想,为政府的重大生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参与政府生态决策具备两大优势。
  (一)平台优势
  大学具有学科多,人才集中,资源丰富,综合性强的优势,不仅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研究能力和优势,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这些特点使得大学在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和开展软科学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的政府智囊团作用、决策咨询和研究水平都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普遍认同。随着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化和社会建设参与程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开展研究,成为政府的智囊。
  (二)理念优势
  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不仅具备前沿的知识和良好的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超前的认识能力,能够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某一事物的发展态势,从而较早地预测到事态发展趋势中可能会出现的弊端或缺陷。这种预见性使得他们比一般民众更早地认识到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形成足以影响其人才培养标准和科学研究方向的理念,这种理念一旦形成,也将在参与政府决策中表现出来。
  
  三、大学参与政府生态决策的途径
  
  (一)为政府的生态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谋
  著名的政策科学家那格尔认为,思想库是产生可靠的、可以被有关部门接收的政策研究成果的主要机构。在政策决策过程中,大学作为政策研究的重要组织之一,充分地发挥了这种作预测、提建议的“望远镜”功能。而大学要想在重大社会事务的决策中争取话语权,成为有影响力的“智囊”,就必须十分重视政府的决策咨询工作,充分调动各个领域的智囊团成员,为国家建设和地方发展出谋划策。例如,在政府制订地方发展规划前,大学可以通过开展民意调研向政府反映民情社意,为构建人文政府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建言献策;可以通过课题立项对规划区域内的环境资源、文物资源进行充分调研,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建议;大学通过举办全国性的或者国际性的专题研讨会,集中领域内一批专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大学研究人员还可以利用出国访问的机会为政府开展生态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