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

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构成和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总体回顾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并对社会保障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详细分析了近几年东北城市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最后对完善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市发展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也获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断健全发展,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各项具体制度的发展情况
本部分从东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具体的几项制度(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一)东北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情况
东北地区城市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以吉林省为例,2006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已达到338.9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99.69%,比2005年末净增13.98万人,增长4.3%;实际缴费人数达到320.5万人,比2005年末净增9.5万人,增长3.05%;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总人数的94.56%;共征缴当期养老保险费75.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7.43%;同比增收9.99亿元,增长15.3%。
2005年,东北三省养老保险共支出555.22亿元,2006年达到666.37亿元2。
以吉林省为例,2006年全年发放养老金103.02亿元,比2000年增加44.12亿元,增长74.9%,“十五”期间年均增加支出13.3%。人均养老金水平由2000年的535元增长到2006年的643.7元,年均增长3.8%,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二)东北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情况
东北三省医疗保险运行平稳,基金收支平衡,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初步保障,参保人数明显增多。2006年末,东北三省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43.4万人。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1.0%、32.9%、17.5%。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推进,2006年,吉林省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员达376.3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约54%;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员构成为:在职职工为60.7%,退休人员为23.7%,城镇居民为15.6%。
二、东北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也随之得到不断的规范与完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东北城市在规范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社会养老和医疗工作压力加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短缺问题仍然存在
  老龄化会直接增加养老支出,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比其他年龄层次人口更旺盛,医疗保险支出将扩大,2005年东北三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共支出101.9亿元,2006年增加到120.6亿元3。老龄化还引起退休者和劳动者比例,即社会保障“消费者”与“生产者”比例改变,加重在职劳动者的缴费负担4。
(二)东北地区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
2005年末,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6.15%、4.02%和4.24%。2006年东北三省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黑龙江省截止到2006年底,各类下岗失业人员仍有88万人,初高中和高校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20万人,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但全省可安排就业只有70.8万人,供求矛盾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