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引擎之战愈演愈烈(一)
详细内容
随着近一个世纪以来,汽车生产商首次在民用轿车的引擎技术领域展开竞争,汽车业内的控制权和影响力之战也在日渐升级。
在汽油价格飞涨的形势下,汽车生产商们将目光纷纷转向混合动力引擎。这种发动机兼具传统的汽油驱动和新型的电力驱动能力,有助于提高燃料利用效率。这场全球汽车生产巨头之间的争战就像录像带刚刚问世时VHS对决Betamax那样,可能令整个行业在未来几年内重新洗牌,并促使生产商结成不同的联盟。
目前,丰田汽车(Toyota Motor Corp.)远远领先。节节攀升的油价让丰田颇具未来色彩的Prius轿车正在从环保主义者的宠儿逐渐变为市场的主流。丰田汽车表示,计划在2010年之前每年销售1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约占其总销量的10%以上。汽车行业分析机构J.D. Power and Associates预计,到2012年,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将占汽车行业销售总量的4.1%。业内高层管理人士则称,随着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混合动力车的销量有望超过上述预期。
丰田汽车曾希望其他汽车生产商签约使用自己的混合动力技术,将之发展为行业通行标准。
但是,心怀壮志的生产商们并不买账。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rp.)已经说服德国生产商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 AG)和宝马(BMW AG),共同组建一个混合动力系统开发联盟,旨在开发出一套比丰田的技术更简单的技术。虽然通用汽车的系统在提高燃料效率方面不如丰田,但它的生产成本更低,也更易于配置到大型汽车和运动型多用途车中。福特汽车(Ford Motor Co.)和本田汽车(Honda Motor Co.)等其他生产商仍在单打独斗。
对生产商来说,吸引更多同行的加入、壮大技术开发的阵营有很多益处。分摊研发成本的公司越多,利润率就越高。何况,控制了设计就拥有了性能和成本方面的潜在优势。
和许多新技术一样,混合动力系统的生产成本比内燃发动机系统的成本更高,混合动力车也要配置普通汽车并不需要的昂贵配件,例如庞大笨重的电池组、电力发动机以及精密的电子控制模板。这些价格不菲的设备能让汽车在汽油动力和电力驱动之间顺畅自如地转换,汽油发动机和刹车系统的特殊设备会给电池充电。
由于混合动力车的销量有限,其配件的生产规模仍然相对较小。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以汽油驱动的佳美(Camry)轿车数量是混合动力型Prius的三倍有余。也就是说,即使佳美和Prius的技术投资相等,每一辆Prius所分担的研发成本也远远超过了佳美轿车。
为了分散Prius的技术开发成本,丰田汽车希望其他同行加入进来,以合作伙伴方式销售“混合动力增效驱动”系统。投入生产的丰田混合动力系统越多,重要零部件供应商就能更快地达到实现规模效益所必需的大批量生产规模。丰田还希望保持主导地位,让其工程师们在合作联盟中继续控制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并不断压低成本、改善一代又一代新型混合动力车的性能。
但是,通用汽车等其他生产商正在对丰田汽车意欲独霸后内燃发动机未来的做法发起挑战。
虽然身陷北美业务巨额亏损、信贷评级降至垃圾级、投资者日益担心其美国业务巨额医疗和退休金成本的种种困扰之下,通用汽车仍然将混合动力技术的开发列为头等大事。本周一,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宣布,与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nited Auto Workers)签署了一项削减退休工人医疗成本的大型协议,并表示准备将盈利丰厚的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eneral Motors Aeptance Corp.)部分出售。
几年前,通用汽车错过了利用丰田混合动力技术的机会。丰田Prius的成功让通用汽车颇为震惊,决定加速开发原拟配置大型城市用车的“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并着手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就在上个月,通用汽车宣布,戴姆勒克莱斯勒和宝马同意加入联盟,共同开发以通用技术架构为基础的混合动力系统。通用汽车副董事长鲁兹(Robert Lutz)在10月11日的演说中表示,另一家大型企业即将加入通用汽车的联盟,但他没有透露这家公司的名称。